正文 第22章 低碳服裝行業的生態染整(3)(1 / 2)

林化學公司也開發了一係列微膠囊染料。這類染料可使用於聚酯、棉、腈綸、聚酰胺和毛等產品上,取得多色效果。這些微膠囊的壁,一般是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如明膠、果膠、瓊脂、甲基纖維素、丙烯酸或馬來酸等為材料。林化學產品MCPHP染料為一種微膠囊化的分散染料,與纖維接觸,經過適當處理,即成為色點,其直徑大小可達50~3000μm。色點的大小,隻需通過膠囊的大小、形狀和染料濃度的變化來調整。在水相中染色時,囊壁必須是親水性的,同時,為了控製染料對膠囊的滲透,有必要使用增稠劑。在應用的過程中,決不能讓染料釋放出來,達到吸盡階段時,染料應顯示出原有的染色特性。微膠囊的大小不應影響常規加工處理。這些含分散染料的膠囊,直徑在10~200μm,在汽蒸時破裂。染料在製造過程中必須極小心地控製顆粒的大小,保持75%以上的顆粒在30μm以下,這樣可保證染料中50%左右的顆粒用於產生多色色點效果。在配製染液時,應加入合適的HCP載體,必須注意保證不使染料與載體接觸。通常情況下這點不會成為一個問題,除非在染液混合時,溫度上升超過5℃以上。堿性和酸性染料亦可如同分散染料一樣製成微膠囊。這些染料可以在織物上,用單相法完成多色印花,並有很好的重現性。但在保持染料顆粒大小的分布方麵,稍微存在著一些問題,因而,染料性能可能會變化。用這種染料不能印出大的多色色點。

六、微波技術在染整加工過程中的應用

微波是一種頻率為3×108~ 3×1011Hz的超短波電磁波,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在工農業生產及醫療衛生部門,以及食品加工業中用做加熱、幹燥、滅菌、烘烤、理療手段。

眾所周知,染整加工過程大多都是水溶性極性分子對纖維織物的吸附、擴散甚至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一般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εr都在2左右,損耗角正切一般都很小,而水的約80,tgδ約0.3,都很大,因此在微波輻射下,水分子的介電損耗極大,能強烈地吸收微波的能量,在微波的染整加工過程中,存在於織物及溶液中的水分子吸收了微波的能量,使水分子運動加劇,從而大大地促進染料分子及整理劑分子在織物內部的擴散,有效地推動了染料分子及整理劑分子與纖維分子的結合,可能會極大地增大染料及整理劑分子的擴散係數,從而使人們想到了用微波進行染色及染整加工過程。

微波技術在染色中的應用

(1)微波的性能測試。

我國在1991年就出現了活性染料對純棉織物的微波染色,所采用的微波儀是在NE-6790微波爐。常規染色采取的是染、固液同浴;微波染色采用的染、固液分開,而且中間的烘幹是在烘箱中的,常規和微波都采用的染固液同浴,其測試的結果比較如下:

采用微波進行染色較之常規染色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不僅極大地縮短染、固色時間,而且染色深度和上染百分率都有所提高,同時,為了揭示微波的染色實質,實驗中還對下列性能進行了測試。

①X射線衍射 本試驗的儀器采用的是(日本)理學3015X射線儀,對經微波輻射2min(內)和未經微波輻射的棉纖維都作了X射線衍射試驗。

我們采用了Weidinger方法計算它們的結晶度其結果如下。

經微波輻射的結晶度,雖然呈起伏狀變化,但染色時間最終稍有下降。

②紅外光譜 用測量棉纖維中晶帶和非晶帶的吸光度比的方法,考察受微波輻射的棉纖維的變化。而且用儀器WFD-B型分光光度計用KBr壓片法進行光譜測量,試樣與KBr之比為1∶100,采用基線法量度光強,受微波輻射後A1437/A895的變化,亦即結晶度的變化,其情況與X射線衍射結果一樣,這裏要說明的是棉纖維紅外光譜中1437cm-1和895cm-處譜帶主要來源於CH2的麵外搖擺和OH的平麵彎曲振動,分別為晶帶和非晶帶。

③掃描電鏡 用的儀器為(國產)DXS-10和(英國)CamsSca Serier4型掃描電鏡,將微波輻射前後的棉纖維置於真空鍍膜機上鍍膜,然後放在掃描電鏡中觀察可知,經微波輻射後纖維束變得蓬鬆,纖維徑向變得略粗,表明略呈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