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寫在前麵(1 / 1)

巍巍大上海,滔滔黃浦江。

說起上海灘,可以不講十裏洋場的繁華富庶,也可以不講紙醉金迷的燈紅酒綠,但絕對不能不提一個人——海上大亨杜月笙。說起青幫三百年發展史,可以不提陳其美,也可以不提黃金榮,但絕對不能不提杜月笙。

日本新瀉大學教授、上海史研究會會長古廄忠夫曾說過,杜月笙是最能反映近代上海的男人。那麼,杜月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有人說他是殺人如麻的黑幫大闊佬。

有人說他是機靈詭詐的政治投機者。

也有人說他是通達人情世故的“社會學博士”。

杜月笙自己則說:“我隻是河裏的一隻泥鰍,先要修行一千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五百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因此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隻可成功,不許失敗!”

杜月笙成功了。他從一個孤苦無依的少年一躍而起,成為名動浦江兩岸的頂級大聞人,這是一個怎樣的傳奇?想當初,15歲的杜月笙離開高橋鎮,對著白發蒼蒼的外婆發誓:“好婆,高橋鎮人人看我不起,有朝一日我若回來,一定要一身光鮮,一家風光!我要起家業,開祠堂!不然,我發誓永遠不踏進這塊血地!”

29年後,即民國二十年六月十日這一天,上海英、法、華三界萬人空巷,傾巢而出,人們紛紛湧上街頭,摩肩擦背,翹首以望,隻為目睹上海開埠以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盛大場麵:杜氏祠堂竣工,舉行栗主奉安之禮。

杜月笙衣錦還鄉,全國軍政界、工商界以及十八行省要人紛紛前來致賀,盛況之空前,讓人歎為觀止;場麵之壯觀,對於上海老百姓來說,簡直聞所未聞。難怪有人歎曰:以一家之宗祠祀典,規模如此之偉大,真不亞王侯之觀矣。

杜月笙實踐了當初的血誓,他入青幫,進黃門,組黨徒,販煙土,開公司,躋身上流,觸角伸向軍政、工商、士農各個角落,與蔣介石稱兄道弟,章士釗被他呼來喝去,黎元洪、張學良是他的座上客,孔祥熙、宋子文與之來往密切,戴笠與之義結金蘭……如此通達的社會交往,讓他一躍成為上海灘無人能望其項背的頂級大亨,權傾一方,威風八麵,其個人經曆稱得上多姿多彩。

杜月笙發跡於法租界,卻放眼大上海。他雖然以販賣煙土起家,卻能審時度勢,躋身實業界,成為橫跨金融、紡織、船運、麵粉等多個行業的超級闊佬。與此同時,他還擔任幾十家企業的董事長、理事長以及數不清的掛職理事和董事。

杜月笙的政治生涯也頗為精彩,雖然他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黨,卻始終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曆經民主革命、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多個時期。段祺瑞執政之時,杜月笙就曾被委任為財政部谘議;“四·一二”政變之後,蔣介石特別嘉獎杜月笙為少將參議;抗日戰爭時期,杜月笙又以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的身份,為抗日後援做了大量工作。

縱觀杜月笙的一生,慷慨大氣卻又狡詐多端,為人豁達卻又投機鑽營,體恤民情卻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這與他所處的動蕩時局不無關聯。“四·一二”政變之時,他貼牢蔣介石,以青幫徒眾為爪牙,誘殺工人領袖汪壽華,襲擊工人糾察隊,捕殺中共革命人士,公然為匪張目。然而他又良心未泯,熱愛祖國,同情下層百姓,但凡大災之年,他都以地方領袖的身份,積極組織募捐。

難能可貴的是,兩次淞滬抗戰期間,杜月笙始終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通過個人影響,積極組建抗日後援會,號召抵製日貨,並親冒鋒鏑上前線勞軍,堅決與日寇、漢奸作鬥爭。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杜月笙曾不惜花費巨資,購置一千套防毒麵具捐贈給八路軍,以資抗戰。

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大勢已去,杜月笙也失去了利用價值。國民黨全線潰敗台灣的時候,杜月笙自知罪孽深重,擔心共產黨不會放過自己,無奈出逃香港。

1951年8月16日,民國第一大亨、上海灘呼風喚雨的黑幫教主杜月笙因哮喘病發作,客死香江。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當初威風八麵一擲萬金的大闊佬,人生謝幕之時,隻給家人留下區區十萬美金作為生活費,其晚景之淒涼,讓人唏噓不已。

後人有雲:如杜月笙者,實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集三百年幫會人物之大成。本書立足翔實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跡為主線,力求再現杜月笙跌宕起伏、極富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