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怪石
新月形沙丘
沙漠像波浪起伏、浩瀚無邊的大海,盡管有時飛沙走石,荒蕪人跡,而其景色卻充滿了詩情畫意。
沙漠裏的沙丘,有的形如新月,有的狀如魚鱗,有的如大海中的怒濤,有的如明湖中的波紋……但多數沙丘,形似彎彎新月,而且是向一個方向排列,人們稱它為“新月形沙丘”。
風,是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力量。沙漠裏的風在一定季節常保持一定的主要風向。大風吹起的沙粒,遇到地麵的阻礙物,落下來堆成一個個沙丘。當風吹到沙丘時,受到了阻擋,不能再順利前進,這時候,一部分風順著沙丘斜坡越過頂部繼續前進;另一部分風向沙丘兩邊分開,繞過沙丘兩側再前進。
風的力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帶動一部分砂粒與它同行。風遇沙丘,從沙丘頂部越過的風帶走的砂粒比較少;而那些繞道從沙丘兩側經過的風,卻把沙丘兩側的砂粒大量帶走。這樣連續不斷地運動,使沙丘的中部頂著風吹來的那麵凸出,兩側隨著風向漸漸向前麵伸出兩個夾角,形成月牙兒的形狀。
新月形沙丘因為受到風對它的推動,本身也在漸漸地順著風向移動,並改變形態。它的剖麵一般是向風的一麵平緩、背風的一麵陡峭。當沙丘連成鏈時,便形成一條條的新月形沙丘鏈。
天山天池的來曆
我國新疆境內的天山氣勢磅礴,儀態雄偉,天山上的天池更是秀麗多姿,儀態萬方。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寫道:“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三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有傳說,說這裏是《西遊記》中西王母舉行“蟠桃盛宴”的地方。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把天池與西王母聯係在一起,稱之為“瑤池”。
天池,海拔1980米,是一個狹長的高山湖泊,麵積5平方公裏,平均水深60米,最深103米。從空中鳥瞰,天池宛如鑲嵌在博格達冰峰峽穀裏的一麵銀鏡,溢彩流光。冰山下的山巒上,成片的雲杉,墨綠茂密,亭亭玉立,湖光盈盈,將雪山白雲塔鬆牧群倒映在其中。由於這裏海拔高,離雪線近,冬季湖水結冰,形成優良的高山牧場。據測定,天地在氣溫、冰溫、冰質、滑度等方麵,均居全國天然冰場之冠。
如此美麗的天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天池是一個冰川堰塞湖。上萬年前,巨大的古冰川從山頂向下滑動,在高大的冰舌前形成一條冰磧壟大壩,而周圍山體的崩坍使大壩不斷加高。後來,冰消雪融,就形成了這個神奇莫測的“瑤池”。如今,在天池正麵的大壩上,仍可找到古冰川從山上下滑時帶有磨痕的冰磧石。
昔日靜寂的天池,如今充滿了歡聲笑語,天池也愈發具有靈氣了。
鍾乳石和石筍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一般都形成風景秀麗的景致。奇峰怪石,還有岩洞裏各色各樣的石筍、鍾乳石,便是這風景的主角。它們像山間竹筍,像叢生的蘑菇,像下垂的冰柱,像擎天的中流砥柱,千姿百態。有的鍾乳石,用手指輕彈,還會發出叮咚清脆的琴聲。有時,無數纖細的鍾乳石排列整齊,就像一掛美麗光亮的白色垂簾,令人暇想。
我們知道,是水對石灰岩的不斷溶蝕才造成此佳景。但鍾乳石如冬天屋簷下的冰柱,從上麵垂下來;而石筍恰似雨後春筍從地麵冒出來。
石灰岩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都有水滴滲出。當水分蒸發,就會留下石灰質沉澱。一滴一滴……年長日久,石灰岩洞頂上的石灰岩愈積愈多,終於生成一個乳頭——這是鍾乳石的“童年”時代。此後,乳頭外又包一層石灰質沉澱,越垂越長,形成鍾乳石。
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石灰質在地麵沉澱,這樣石筍對著鍾乳石向上長。石筍底盤大,不易折斷,因此“生長”速度快於鍾乳石。當向下長的鍾乳石與向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時,就形成頂天立地的石柱,兩頭粗,中間細,宛如雕塑過一般;又恰似大海中的中流砥柱。
華山特別險的原因
我國五嶽,早已聞名於世,並各具特色。如: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恒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故古人雲:“五嶽歸來不看山”。
華山在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素以驚險著稱。華山東、南、西3麵均為懸崖峭壁;惟有柱峰頂向北傾斜,打開了登華山峰頂的道路,自古便有“華山一條路”的說法。
華山有五大主峰,東、西、南、北、中宛如一朵花的幾個花瓣,故稱華山(古代“花”與“華”通用)。
從華山腳下仰望,隻見山峰高聳萬仞,像利劍直插雲霄;再看千尺和百尺峽猶如天梯,險絕異常,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