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管理(3 / 3)

第一,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肥城礦務局的負責人認為,民以食為天,煤礦要“以安全為天”。辦煤礦隻有首先抓好安全,才能促進生產,才能穩定形勢。中共肥城礦務局委員會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僅靠行政方麵抓是不夠的。實行黨政分工,黨委對安全生產工作應在黨的係統進行管理,中共黨的組織和黨員都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各級工會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開展安全質量競賽活動,發動職工家庭成員一起向職工進行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在明確局長、礦長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的同時,礦務局層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製,嚴格獎懲製度,將安全和工程質量(與采掘安全有直接關係)列為經濟承包的內容,局對礦進行定量考核,計發獎金。凡發生重傷或死亡事故的礦,對礦有關人員進行扣罰。全局季度內百萬噸死亡率達到上級要求控製指標以下的,對有關處室進行獎勵;反之實行扣罰。

第二,大搞質量標準化,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肥城礦務局把工程質量當作煤礦的命根子,大搞質量標準化,以此建立安全生產的基礎。他們在抓質量標準化工作中,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局、礦、區、隊都建立了由行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質量標準化活動領導小組;局、礦還下設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防塵等專業小組,明確分管領導人和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掛帥,與經濟利益掛鉤,列入局、礦調度內容。二是抓點帶麵。局裏對各礦質量標準化工作,提出了“嚴、狠、高、快”的要求。在質量上突出“嚴”,在製度上體現“狠”,在標準上抓住“高”,在行動上做到“快”。三是堅持質量標準,嚴格考核,製定了《肥城礦務局質量標準化達標條件及競賽評比辦法》。四是抓全員培訓,實行正規化、標準化操作。通過這些工作,全局實現了質量標準化,給安全生產建立起紮實的基礎。

第三,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肥城礦務局把群眾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作用看得很高,他們授予工人六大權利:一是對安排生產任務時不安排安全措施的,有權不上崗;二是新開工作麵和迎頭或已經施工的工作麵和迎頭現場條件有了新的變化,沒有安全規程措施的,工人有權不幹活;三是幹部違章指揮的,工人有權不服從;四是設備安全防護不齊全的,工人有權拒絕操作;五是作業點條件發生惡化,容易造成事故,而幹部、技術人員不采取措施的,工人有權不進入工作地點;六是跟班下現場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隨便提前脫離崗位,工人有權也脫離崗位,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單位領導人負責。同時,礦務局還把安全生產管理作為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列入職工代表大會的議題。職代會必須審議安全生產方麵的重大問題,通過群眾監督,促進了安全生產。

第四,提高安全技術裝備水平,狠抓薄弱環節。肥城礦務局在裝備上舍得花錢。“六五”期間,全局在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共自籌資金3800多萬元,作為上裝備的投資。到一九八六年,全局33個采煤工作麵中,創建高檔普采工作麵16個,綜采工作麵1個;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8.31%,其中高檔普采達到55.56%。這給安全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

對於頂板、提升運輸和防治水患等薄弱環節,肥城礦務局也都采取了措施。礦礦堅持每天停產兩小時的檢修機電製度,基本消滅了失爆現象。全局井下實現了“通訊、照明、動力、信號”四線電纜化,消滅了“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低壓漏電保護、電煤鏟綜合保護、風電閉鎖、檢漏繼電器全部安裝齊全,使用正常。

第五,抓幹部作風,堅持從嚴治礦。肥城礦務局廣大幹部在大搞質量標準化,實現安全生產中,從嚴治礦,逐步形成了“深、嚴、實”的好風氣。所謂“深”,就是幹部深入現場,做到指揮到現場,管理到現場,研究解決問題到現場,安全措施落實到現場。所謂“嚴”,就是嚴字當頭,在安全質量檢查驗收上嚴格要求,一絲不苟。所謂“實”,就是講究實效,把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肥城礦務局通過製訂目標,嚴格管理,安全生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九八六年,百萬噸死亡率已降到1以下。

(三)落實安全責任製,強化安全管理,是建立安全生產工作堅實群眾基礎的關鍵。

通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這是中國多年來采用的一個成功的經驗。進入八十年代以來,企業相繼實行了各級經營承包責任製。在承包內容當中,有的企業隻包產量、質量、消耗和利潤等經濟指標,不包安全;有的雖然有安全內容,也隻是規定了發生事故後的處理和處罰條款,沒有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貫穿於生產全過程。對於這個在新形勢下對安全生產責任製提出的新課題,不少企業創造了適合實際情況的一些新經驗,總的特點就是把安全生產責任與本單位和職工本人的經濟利益聯係起來,加強每個人的責任感。在這方麵,東北製藥總廠試行的個人財產風險抵押安全承包的做法可供借鑒。

資金抵押安全承包,是運用經濟杠杆開展安全管理的一種形式。基本作法是,車間第一責任者向廠長、組長向車間主任、工人向組長逐級預交一定數額的安全保險金,並以合同形式確定下來;同時規定,不參加承包者不實行生產獎。廠根據車間的特點,車間根據崗位的危險程度,作出不同類別的承包,確立實現安全的保險係數,並把安全目標、安全檢查、安全教育、隱患消除等作為基本條件來進行全麵考核,各級領導將根據規定條款扣罰安全保險金或獎給安全獎勵基金。

一九八七年,東北製藥廠首先在幾個重點車間試行了這個安全承包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廠的二車間,是全廠職工人數最多、生產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的車間,前幾年每年發生事故3至4起,一九八六年還發生一起死亡事故。這個車間從一九八七年實行這種辦法後,出現了全年事故為零,車間在一九八八年初召開安全承包兌現會,退還了安全保險金2.7萬元,還發放了安全獎勵金2萬元。安全促進了生產,車間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7.6%,職工生產獎金也比上年增長82%。

這個廠的四車間是全廠有名的重點甲級防爆車間,設備老化,生產原料和中間體絕大部分為易燃易爆和腐蝕物質,加之生產滿負荷運行,而且人員多,青年職工占85%,安全生產一直是車間管理的難點。一九八七年實行安全抵押承包後,隱患整改率達100%,安全活動參加人數占職工總數的98%,當年事故大幅度下降,千人負傷率比一九八六年下降68%,創造了曆史最好成績。年終兌現時,車間不僅退回1.7萬元的押金,還另外獎勵了1.2萬元,同時被廠裏評為安全生產先進車間。

一九八七年八月,這個廠普遍實行安全承包,到年底的五個月中,有16個單位實現事故為零,千人負傷率低於全年平均值。一九八七年全年千人負傷率比一九八六年下降13.6%;塵點合格率為77%,毒點合格率為77.2%,分別比1986年提高38.1%和8.6%。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後,推動了生產的發展。一九八七年,全廠工業總產值比一九八六年增長28.06%,利稅比一九八六年增長13.9%,形成了事故下降,勞動衛生改善,生產上升的好形勢,工廠被沈陽市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四)對職工進行係統的安全知識、技能教育,是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強化安全管理,減少傷亡事故的治本辦法。

在工傷事故中,在一般情況下,由於違章作業造成的約占70%。產生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職工缺乏安全知識和必要的技能,反映了安全素質普遍低下。許多企業通過多年的實踐,采取了在落實安全技術措施的同時,加強對職工進行係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使每一個職工都掌握本崗位、本工種的安全知識和必要的技能,提高整個職工隊伍的安全素質。結果表明,這是減少傷亡事故的一個治本辦法。

齊魯石化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搞得好,首先就是因為抓住這個治本措施不放,形成了對職工安全知識技能的教育培訓製度化和經常化,職工的安全素質得到普遍的提高。他們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抓好三級教育和日常教育。凡新入廠的職工、臨時工和來廠代培人員,都照例進行安全法規、生產環境、生產特點、危險源和事故案例的教育。對已經進入崗位工作的工人,則利用會議、牆報、廣播、電視、電影、幻燈、演習、報告會、展覽會、講座、學習班等各種形式,進行安全宣傳和教育。

其次,抓全員安全學習、考核和競賽。齊魯石化公司定期組織本廠職工學習安全法規、製度和安全技術知識,並逐級進行考核評分。一九八七年,全公司出考率達92.5%,並全部合格。為鞏固所學知識,公司還層層進行安全知識競賽活動。由於有平時的知識積累,公司職工在參加全國工業生產安全知識競賽中獲得優勝獎和電視決賽優勝獎。

第三,抓安全技術訓練。近幾年來,齊魯石化公司對化工要害崗位操作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進行了嚴格的培訓考核,有2126名特種作業工人取得了勞動部門頒發的安全操作證,有4738名化工要害崗位操作人員取得了公司頒發的安全操作證。

通過上述安全教育的努力,使這個擁有4萬多名職工的石化企業,自一九八五年以來連續3年杜絕因工死亡、重大火災、爆炸和重大設備事故,並相繼被評為中國石化總公司和省、市安全生產先進企業。

(五)推行現代管理,是作好事故預測預防的有效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年來,許多企業把係統工程引入安全生產管理,通過事故預測,采取可靠的預防性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發之前,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這項新經驗的優勢,可以通過上海鋼鐵五廠的實踐得到充分的說明。

上海鋼鐵五廠建廠二十七年來,有67人因工死亡,平均每年要死亡2.5人,負傷率也很高。為了解決安全生產問題,該廠在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中,推行了現代管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九八四年春,該廠首先在四車間應用了安全檢查表管理安全生產。一九八五年,又在所有生產車間推廣。在全廠普遍使用的安全檢查表,大致有班組崗位安全檢查表,工段例行安全檢查表,車間巡回安全檢查表,各專業安全檢查表(如行車、電梯、鍋爐、壓力容器、電氣、鐵路、汽車、船舶等),廠級節前安全檢查表,安全科對各安全組及車間安全工作質量檢查表,其他臨時性檢查的檢查表等。較早推行安全檢查表的是建廠以來因工死亡28人的四車間,他們從一九八四年起運用安全係統工程管理安全生產,至一九八五年末沒發生死亡事故;2個電爐煉鋼車間不僅消滅死亡,還消滅了重傷事故;轉爐車間煤氣回收裝置上馬時,吸取了其他廠家使用中發生爆炸和人身死亡事故的教訓,在這一裝置運行前後進行了安全預評價,及時查出事故隱患104條,采取了防範措施,從而確保了裝置安全運行,防止了事故的發生。全廠有68%的生產班組運用了安全檢查表,30個車間(部門)完成了危險源辨識工作,部分車間(部門)的安全組已能運用一些預測方法為安全生產及時提供信息。

二、幾條沉痛教訓

在中國的工礦企業中,相當一部分企業人身傷亡事故和職業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製,重大惡性傷亡事故時有發生,教訓是十分深刻的。主要問題是:

(一)隻抓產量,不顧安全。

探討許多事故的發生原因,都與企業領導人隻重抓產量,忽視安全生產有關。一些企業的領導人,眼睛隻盯在產值、產量、利潤上,不顧生產條件如何,不管是否執行國家規定,隻要能獲得利潤,就集中全力去追求。這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是不顧職工安全健康的官僚主義頑症的表現。在集體所有製和鄉鎮企業中,這個問題更為突出。這種行為的最終結果,是造成事故不斷,有的甚至落得人財兩空。山西太原北郊煙花廠惡性爆炸事故就是一例。

該廠是一九八二年開始經營花炮生產的一個集體所有製企業。由於生產條件和職工安全素質原來就很差,又加上廠長隻重賺錢,不顧安全,在生產能力已飽和、不具備擴大生產的條件下,盲目擴招189名工人(比原有工人169名還超出20名),不經任何安全培訓,就投入擴大生產。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日下午三點五十分,因操作中黑火藥摩擦產生靜電引起爆炸,死亡83名,傷69名。全廠變成一片廢墟。

(二)不尊重科學,違反安全規範。

不遵守安全生產規章製度,不尊重實踐中用血的教訓換來的科學總結,最終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事例是不鮮見的。這種現象長期都存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最為突出。當時,在不少技術改造工程項目中,實施所謂邊設計、邊施工、邊投產的“三邊”方針,最後造成企業隱患嚴重。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五機械工業部475廠的202車間硝氨炸藥大包生產線發生了一起爆炸事故,爆炸總藥量763.5千克。在場的45名工人,死亡21人,重傷5人,輕傷10人;炸毀廠房360平方米,損壞主要設備7台(套),直接經濟損失28.5萬元。經確認,這是一起不尊重科學的重大技術責任事故。

該廠硝氨炸藥生產線采取TNT氣流粉碎新工藝,管道混合,螺旋輸送,大包包裝,組成聯合工房。造成事故的原因,是TNT氣流粉碎機的製造加工粗糙,焊接後管壁內焊疤焊刺清理不淨,在運行中經過高壓氣流衝擊脫落,與管壁撞擊產生火花,引起粉碎機內TNT爆炸。事故後,對事故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原因有三:

1.工藝布置不合理。當時閉路循環式氣流粉碎機的工藝還沒有在安全方麵取得充分科學依據就加以使用。把氣流粉碎機和三成份混合、大包包裝組成聯合工房,形成連續生產線,更是違反科學的。再加上管道氣流輸送,無可靠的隔爆隔火措施,結果一處爆炸,處處開花,迅速傳到整個生產線。

.廠領導人對群眾意見和事故隱患置若罔聞。廣大職工對建成的硝氨炸藥生產線存在嚴重不安全隱患憂慮很多,曾就重型屋頂、聯合工房、人員密度大、電機不密閉、調試時間短、生產不正常、違章用錘打下料管、多數工人從各車間臨時抽調來未經過培訓考試,以及“五七工”頂崗位等問題,向車間領導人提過意見。一位後來在這次事故中遇難的老火化工、帶班長生前曾說過:“這麼重的梁掉下來,還不把腦袋砸碎了!”一位技術員也曾對拆除防爆隔爆設施向廠黨委常委、副廠長、總工程師提出意見。對這些意見,有關領導人都不予重視,沒有采取果斷措施加以解決。相反,卻為了提前完成任務,迎接大慶檢查團,實行了火化工生產不準實行的超額獎,實際起到了引導工人盲目蠻幹的作用。

3.在技術改造中,不尊重科學,違反規定。這起重大惡性爆炸事故的發生,主要是在組建硝氨炸藥生產線時,領導人為了趕時間、搶任務,嚴重忽視安全,沒有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安全規定;當發現不安全隱患時,未采取果斷措施加以解決;在施工前,又擅自將已決定TNT粉碎工房與三成份混合、包裝工房的分建方案改為聯合工房方案,並將TNT粉碎與聯合工房在工藝上連通起來。在試車過程中,工廠收到第五機械工業部公布試行的《火藥、彈藥及火工品工廠設計安全規範》,該規範第九條規定“硝氨炸藥生產在沒有可靠的防爆措施條件下,不應建立氣流式混藥和晾藥、包裝聯合工房”,廠裏有關領導人看了,不但不貫徹執行,反而在試車中發生九管分離器堵料時,拆除了已采取的防爆隔爆四程序控製設施。對此,設計人員當即提出意見。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卻回答“邊生產、邊試驗”,未予采納。廠安全技術員找來部裏《硝氨炸藥生產經驗交流會議紀要》給總工程師看,這位總工程師卻以“今年不行,等完成任務後再改造”來搪塞。結果一起嚴重的不該發生的事故終於發生了。

(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企業安全管理混亂。

有的企業長期以來安全管理混亂,成為隱患存在的溫床。在這樣的企業中,領導人安全生產思想淡薄,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關心、不過問,規章製度不健全、不嚴格,管理混亂,對重大隱患熟視無睹,對已發生的事故不從中吸取教訓,甚至對勞動安全衛生監察部門提出的意見置若罔聞,由此而造成重大事故的不在少數。

一九八二年三月九日發生在福建省福鼎製藥廠冰片車間結晶工段的爆炸火災事故就是沉痛的一例。在救火過程中,共傷亡100人,其中當場燒死53人,燒傷47人,最後總計死亡65人。其中藥廠職工死亡56人(包括支部書記、正副廠長、車間主任等幹部15人),外單位死亡9人,燒傷35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4.6萬元。這是三十九年來中國醫藥係統傷亡最嚴重的一次事故。

該廠冰片車間在聚氯乙烯塑料管抽結晶槽內的汽油時,由於產生靜電火花,引燃了汽油而發生了火災。廠黨支部書記、廠長聞警,立即率領職工群眾奮勇撲救。十餘分鍾後,可燃氣體爆燃,車間內外一片火海,造成重大傷亡。隨後大火迅猛發展,燃燒兩個半小時,燃掉汽油24噸,燒毀廠房625平方米和許多貴重設備。事故後,總結出了這樣幾條教訓:

1.缺乏根本的安全生產條件。福鼎製藥廠是一個化工易燃易爆品集中的企業,是中國生產冰片的五個主要工廠之一。八十年代以來,該廠產量直線上升,產值逐年增長,產品遠銷歐美、印尼等地。但該廠的廠房和設備條件很差,屬於甲類火災危險性生產單位的冰片車間,廠房卻是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築,而且廠房內部十分擁擠。這次首先著火的初結晶工段,在不足211平方米的車間裏,竟放了36對(72隻)以汽油作溶劑的冰片結晶槽,每組間隔僅25厘米,行距也隻有60餘厘米。這些溶解槽難以密封,又無接地裝置,工人操作時揭開槽蓋,汽油長時間揮發。用以抽油及吸油的聚氯乙烯型料管也沒有除靜電措施。火災隱患大量存在。

2.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薄弱,製度不嚴。這幾年,製藥廠新工人成倍增加,僅冰片車間即由一九七九年的25人增至103人,許多人未經培訓和考核就上崗操作,不懂安全生產的起碼知識和普通的滅火知識,也不會使用簡易的消防器材。當天在起火點幹活的3名工人,1名患嚴重的大腦炎後遺症,反應遲鈍,手足顫抖,根本不具備從事這項工作的條件;另外2名是調到本工段不到一個月的女工,不懂如何防範和處理可能發生的事故。火警初起時,火隻在1平方米的油槽內燃燒,兩名女工隻知驚慌,不知采取應急措施。聞警趕來撲救的幹部、群眾也缺乏基本常識,撲救措施不當。據了解,該廠經常任意調動車間工人,這對於這種危險性大的重要崗位來說,等於自己削弱了安全保障。

3.不吸取曆史教訓。福鼎製藥廠從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到一九八二年三月七日,共發生油桶爆炸、跑料、硫酸性燒傷和火災等事故24次,冰片車間曾於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因脂化爐爆炸起火而全部燒毀。但事後,廠領導對安全防火工作並未從根本上采取措施。這次首先起火的冰片車間初結晶工段,在一九八一年擴建時,仍保留了不合理的建築結構和布局,許多防火、滅火的措施也不落實。這次火災中,竟有11個幹粉滅火器放在倉庫裏未用上;現場的小型滅火器,有的因被鐵絲捆死拿不下來,有的因過期失效而不起作用。

4.有關領導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的問題疏於檢查過問。對於製藥廠在安全生產方麵存在的嚴重問題,廠領導早在一九八○年的安全月活動中就曾向上級反映過,福建省勞動局對該廠存在的不安全的嚴重問題也向福鼎縣和寧德地區有關領導人提出過,但均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一九八一年三月,該廠被列為全國醫藥係統企業整頓試點單位,整頓中並沒有將安全生產作為重要內容加以安排。福鼎縣公安消防部門雖將該廠列為保衛重點,但消防監督不力。

(四)技術設備陳舊,重大隱患長期不解決。

工業集中的地區的老企業,大多存在技術老、設備舊的問題,潛伏著事故隱患。這些企業往往是骨幹企業,生產任務很繁重,下不了決心進行停產整修。一旦對老企業進行改造,又每每忽視安全措施內容,再加上領導對安全不重視,情報信息不靈,管理工作跟不上,以至生產長期“帶病運轉”,積重難返,以致最終釀成事故。哈爾濱亞麻紡織廠惡性爆炸事故就是明顯一例。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該廠聯合廠房中的梳麻、前紡、準備三個車間的廠房突然發生強大的重疊爆炸,並引起火災,廠房大部分毀壞、塌落。當班生產的477名職工中,死亡58人,重傷65人,輕傷112人,直接經濟損失881.9萬元。這次事故在國內外造成很壞的影響。

1.情報信息不靈,技術知識陳舊。長期以來,哈爾濱亞麻紡織廠及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對粉塵危害並非一無所知,但對亞麻粉塵爆炸的危險性、嚴重性則認識不足,對國際國內麻塵爆炸事故研究不夠,缺乏現代安全生產管理和技術知識。正如袁寶華在全國道路、內河交通安全現場會的講話中指出的,“無知是安全的大敵,亞麻廠事故也說明了這一點”。

行業主管部門既不重視對一九八三年以來國內發生的同類爆炸事故,又不重視國內外亞麻企業的安全技術情報,沒有及時向亞麻加工企業提出防爆要求,企業在防爆方麵無章可循。幾年來,行業主管部門多次組織出國考察,並沒有借鑒國外企業有關的先進管理經驗,向國內亞麻紡織企業提出相應要求。這也是這個廠對麻塵爆炸信息反映遲鈍,沒有采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的原因之一。

2.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工作不適應生產的發展。幾年來,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生產蓬勃發展,產品由建廠初期的3大類20多品種發展到5大類60多品種,亞麻製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0%,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亞麻紡織企業。然而,這樣一家大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工作卻與生產的發展很不適應,工廠各級領導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現代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知識不足。雖然在減少傷亡事故、改善勞動條件和安全防火方麵做了很多工作,但整個安全生產工作沒有深化,局限於“經驗型”管理。沒有及時捕捉麻塵爆炸的信息,從管理上、技術上采取預防措施。

3.行業管理安全生產的職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過去行業大檢查,隻注重於建立和健全規章製度;重表麵,輕隱患,尤其忽視了重大隱患,沒有從技術上采取措施避免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在實行廠長責任製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情況下,強化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是尤其要重視的工作,不然,就很難適應新形勢下安全生產的需要,傷亡事故就難以得到有效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