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拉引力量使地球宛如橡皮球一般。百慕達三角州的消失也可能是月亮的傑作。證據顯示,有機體在進化過程中,會不斷利用磁場取得自然環境改變的資訊。
你可以將月亮的變形,視為受地球引力拉扯的結果,因為它就像是個麵向地球的梨子。也所以你該了解地球的威力,月亮會因此受到影響,可能人也一樣躲不過。
詹姆士·厄文《月亮漫遊者》
(James Irwin,Astronaut and Moon—Walker)
地球所受的引力
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地球的引力會引起月球上的地震,或是地球上的地震也會受到月球影響。海洋的潮汐會伴隨著地殼壓力的出現。當月亮運行到地球某處上空的最高點對,當地的水和土地就會受到拉力而出現“潮汐性膨脹”(tidalbulge),此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會產生對應的膨脹現象——全是因為這些區域離月亮最近,所受到的引力也會鉸大。麵向月球的海麵比海底受到更大的引力,反之在地球背麵的海底,則較其海麵所受的引力為大。這也就是潮汐的來源。水分由低潮地區流向高潮地區。地球的自轉則造成了每日各會出現兩次高低潮。
月亮對地球施予引力,使地球仿佛像是皮球一般。大海吸收了這些力量造成水花飛濺,而地表因為較堅實所以不易變形。但地殼承受的壓力卻可能引發地震(當月亮位於此美洲正上方時,可能造成北美大陸上升半英尺)。
約翰·葛瑞賓(John.R.Gribbin)和史提芬·普拉格曼(stephen H.plagemann)在他們合著的《木星效應》The.Jupiter Effect)一書中,談到了潮汐如何引發地震:“大量的地震資料在經過仔細的統計分析後,顯示地球本身並非造成地震的重要因素。重要的反而是地球以外的力量。”普拉格曼和葛瑞賓擔心如果出現眾星同宮,可能會造成另一次加州大地震(當然這樣的情況也可能導致人類行為異常)。他們的紀錄更進一步證實,我們所在的地球物理環境,包括我們站立的土地在內,無時無刻不受到宇宙變化的影響!
月亮和天氣間的神秘關聯
天氣就是其中的一項。長久以來人們就懷疑天氣和月亮之間有所關聯,但一直到幾十年前,才得到明確證明。在一九六二年,布萊德雷(D.A.B radley)、伍貝瑞(M.A.Woodbury)和布裏耶(G.w.Brier)三位氣象學家,共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顯示月亮周期絕對與高降雨量有關。他們搜集自1900~1994年問的氣象資料,根據月合十進位法將這五十年分成各個陰曆月份。結果他們發現到,北美洲在每個月陰曆的第一周和第三周中間,極易出現大雨,特別是在新月和滿月後的三至五天內。此處讀者再一次見到了月亮周期的影響證據——降雨量高峰會尾隨新月和滿月之後發生。
在同一期的《科學》雜誌上,澳洲雪梨的阿德雷(E.E.Adderley)和鮑溫(E.C.Bowen)二位研究學者,也報告了紐西蘭五十個氣象觀測站,在過去二十五年間也有類似結果。他們相信,月亮周期性尚無法被用以預測天氣。他們無法解釋為何會有這些現象,而他們的臆測是月亮引力可能會改變進入地球宇宙塵量及影響暴風的生成。
阿德雷和鮑溫二位先生持有科學性偏見並不令人意外。他們甚至還一度將研究結果藏起來不予發表。正如他們寫道:“若說出月亮對降雨量的影響,隻會遭到各方攻擊。”這一點倒是沒錯。
不過後來支持性的證據出現了。在一九七二年,卡本特(T.H.Carpenter)、荷勒(R.L.Ho11e)和費南德茲一帕塔加斯(J.J.Fernandez-Partagas)在《每月天氣回顧》(Monthly Weather-Review)上發表了一份研究,證實月亮盈虧和熱帶暴風的生成有重大關聯。和先前其他研究不同的是,這項新研究追蹤的並非雨量最多之日,而是最劇烈的暴風。他們利用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的暴風資料,發現到在七十八年的期間當中,新月和滿月期的暴風數量比平常多出百分之二十,而新月期的發生次數又多於滿月。
每個人都知道天氣會影響情緒,雨天容易感到陰鬱,而“高氣壓”下的晴天則讓人感到愉快。月亮對氣候及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之間是否有著某種關聯?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當中因果關係的了解仍不足以提供答案。
加拿大多倫多的兩位研究人員雪登·蓋勒(sheldonGe11er)和赫伯·夏儂(Herbert Shannon),相信自己找到了月亮對氣候和人類行為影響當中的關係,並將之名為“泛西維亞效應”(Transylvania Effect)。他們認為,夏季時的滿月“伴隨著令人不快的炎熱潮濕天氣,進而幹擾了正常睡眠和睡眠中的快速眼球運動,結果造成心理狀態的改變”。這又是月亮在對氣候和情緒之外,對生物節奏產生的另一項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