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古代曆史名人懸案全破譯(14)(1 / 3)

就像我們前麵所說的,達·芬奇的同性戀生活並不是天生的。在經曆了沒有感情滋潤的早年生活後,他需要接受與施與感情。而這些他在日後搜羅英俊的年輕人時獲得了滿足。同每一位藝術家、作家及同性戀者一樣,他有著不尋常的自負、自覺和敏感。他認為“假如你是孤單的,那麼你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如果與一位同伴在一起,那麼你就隻有一半是屬於你自己的了”。當然同性戀的生活還不能完全說明達·芬奇對女性沒有任何興趣。盡管在他的全部手稿中,他對於婦女的愛與溫柔隻字未提,但是他非常了解許多階段女性的特點,在描繪處女的纖美、母親的憂慮和女性的精妙上,無人能淩駕於他之上。在他的素描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女性的形象。如有一百位小姑娘的豐腴而多折紋的大腿,陳示在他的草圖中;有一百位青年,其中半數以上是熱情的婦女;有一百位端莊溫柔的美麗少女,秀發在風中波浪起伏。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達·芬奇,一個並非天生的同性戀者,一個崇尚孤獨但仍對異性有著複雜感情的奇特的繪畫天才。

米開朗基羅為何終身未娶

文藝複興是產生巨人的時代,米開朗基羅(1475~1564)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兼具畫家、雕塑家、工程師、建築師和詩人等多種身份,是一個多才多藝、全麵發展的人。但是很少有人了解他的性格。據記載,他妒忌心極強,他妒忌拉斐爾的才能,不喜歡達·芬奇,他跟所有的藝術保護人均不斷發生爭執,不能忍受任何不義和不合他個人心意的事情。尤其讓人不解的是,米開朗基羅竟然終身未娶。

米開朗基羅之所以終身未娶,有人認為是由於他醉心於藝術,他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用在了藝術上,他性欲上的發泄幾乎全在藝術的創作上用完了。他的朋友皮翁博曾經說:“你這種令人擔心的行徑對別人並無害處,隻是因為你浸淫於那偉大的工作,才使你讓人覺得可怕。”皮翁博所說的“那偉大的工作”當然是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創作。正因為他對藝術全身心的投入,他穿舊衣裳,經久不換,直到那件衣服幾乎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為止。他不洗澡,隻是把身子擦幹淨而已。他雖然有錢,但卻過著窮人的生活,好像沒有閑暇的時間來享受藝術給他帶來的巨大財富,創造藝術就是他最大的享受,因此他經常就近取食,有時甚至靠啃麵包皮過日子。在博洛尼亞時,他跟三個工人同居一室,同睡一床。他往往和衣而睡,甚至連那高筒靴也不脫。在某些季節裏,由於他穿靴不脫過久,以至於一脫下來,連皮也跟著皮靴脫落。也許正像人們說的那樣,他不想脫掉,隻因為還得再穿上。在卡拉拉時,他整天從清晨起就騎在馬鞍上,指揮采石匠和築路工人;晚上就在小屋裏的燈光下研究計劃,計算花掉的和需要的經費,準備明天的工作。他有時也會顯得懶散,之後又是創意勃發,把一切都置於腦後,即使羅馬城陷了也不顧。當有的教士對米開朗基羅未婚無子感到遺憾的時候,他回答說:“我在藝術上有個很好可是受不了的妻子,她已經給了我夠多的麻煩。我的孩子就是我將留下的那些作品,即使他們不很值得的話,至少也會存留一段時間。”

也有人認為米開朗基羅之所以終生未婚,是由於其貌不揚,導致他有很強烈的自卑情結。在文藝複興這麼一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是個最不受人喜歡的人物。他中等身材,雙肩寬闊,軀體瘦削,頭大,眉高,兩耳突出麵頰,臉孔長而憂鬱,鼻子低扁,眼睛雖銳利卻很小。可以說,他的長相非常糟糕,不討人喜歡。因此除了勞動筋骨外,他非常喜歡孤獨。他不怎麼喜歡漂亮女人,屋裏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畫女人,但總是畫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種嫵媚的少女。當時很多藝術家都認為女人的肉體是美的體現和源泉,他卻對女人的肉體美無動於衷。與他曾經保持一段友誼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結識的維托利亞·科隆納。那時,米開朗基羅已經67歲,科隆納是50歲。但是科隆納認為自己仍然屬於已經死去17年的丈夫,這就注定了他們之間的交往隻是一種精神上的友誼。她在給米開朗基羅的信中寫道:“我們的友誼是不變的,我們的愛情也是真摯的;它有基督教的結加以束縛。”她送給他一百四十三首詩,他的回答充滿愛慕和熱情,但也充滿了文學的幻想。他們碰麵時,討論藝術和宗教,使他長期存在的悲觀情緒消失了。她為他祈禱,希望他永遠不再是他們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納死了,從此以後米開朗基羅有很長一段時間裏好像是精神錯亂,甚至消沉,他自責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吻她的臉和手。看來,盡管米開朗基羅相貌醜陋,有自慚形穢的心理,但並不表明他不喜歡女人,他喜歡的也許是能與他的精神世界相溝通的那類女人。慶幸的是,在他對女人一直漠不關心的時候,科隆納闖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殘酷的是,他們的精神友誼持續的時間並未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