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十二位男女預言者,性別、年齡、個性也有明顯的差別,既包括古希伯來神話中的人物,也包括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們或諦聽,或凝視,或驚駭,或憂慮。在《庫曼女預言家》中,庫曼正在讀一本書,身邊的一個天使手中還拿著一本書。庫曼原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一次她在海灘上玩耍,遇到對她愛慕已久的阿波羅。阿波羅對庫曼說,隻要她愛他,她的青春年華就像她手中的沙粒數目一樣長久。但庫曼拒絕了阿波羅的求愛,阿波羅盛怒之下,把她變成了老嫗。據說庫曼象征著羅馬教會的久遠曆史和力量,其生前著述的《預言集》曾被保存在羅馬教廷內。整幅作品將庫曼顯有老嫗的容貌和壯健有力的身體刻畫得入木三分。這個屋頂壁畫是米開朗基羅一生最大的傑作,也是整個文藝複興繪畫最大的傑作之一,仿佛是一座崇高的藝術山峰。
從公元1508年5月~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用四年多的時間才完成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的繪製工作。他嫌助手礙事,常常謝絕他們的幫助,一個人躺在十八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親自繪製。由於長期仰視,他的頸項僵直,讀信都要舉到頂上去看,當整個天頂畫完成之後,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經像個老人了。但是由於米開朗基羅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加工,給予同時代的人以極深刻的啟示,當壁畫揭幕時,被舉世公認為空前絕後之作。
數百年來,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的色彩,一向被認為是比較暗淡的。令人欣慰的是,公元1987年專家們用最新的科學方法對全部天頂壁畫進行了仔細的清洗,終於使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接近原來的鮮豔程度,天頂壁畫又一次放射出異彩。在這裏,無數觀眾不僅可以充分領略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才能,而且還可以充分感受一代巨人在舊勢力麵前用自己可能采取的方式奮鬥終生的精神風貌。
索多巴為何是野獸的追求者
地處意大利中部的錫耶納,早年曾為埃特魯斯坎人的居留地。公元12世紀,鎮民建立自治政體。公元13世紀,該城城市經濟發展顯著,商業活躍起,成為銀行業中心。公元14世紀,錫耶納無論在商業上、政治上還是在藝術上,幾乎都與佛羅倫薩並駕齊驅。可是到了15世紀,該城市發生了激烈的黨爭,五個黨派輪番統治,使城市長期處於騷動和混亂狀態。盡管如此,該城市的藝術並沒有因此而停滯,在15世紀末出現了一位毀譽參半的藝術家,他就是索多馬(1477~1549)。
索多馬原名喬萬尼·安東尼奧·巴齊,因為老實得像嬖童,與他同時代卑賤的人都改稱他為索多馬,他以高度的幽默接受了別人不會接受的綽號。他出生於維爾切利,後來搬到了米蘭。公元1490一1497年,他隨斯潘佐蒂學畫,後來他移居錫耶納。公元1507年,銀行家基吉在訪問自己的故裏錫耶納時,對索多馬的作品極為欣賞,邀請他赴羅馬。教皇尤裏烏斯二世將尼古拉五世在梵帝岡的一間寓所交給他裝飾。但是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卻荒淫地度過,使得老教皇不得不把他打發走,代之以拉斐爾。沒想到索多馬非常謙虛地在那裏研究了拉斐爾這位年輕名家的風格,並吸收了他那圓熟的塗飾與精巧文雅的手法,使自己的繪畫風格最終成熟。教皇利奧十世即位後,他重新受寵,並因為教皇繪製盧克蕾蒂亞自刺而死的裸體畫而受到重賞,還被賜給基督的騎士勳位。載譽回到錫耶納以後,他接受了許多牧師和俗人請他繪畫的請托。他所畫的聖母像可以與拉斐爾相媲美,在展示人物性格方麵的功底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學者們認為,他的作品標誌著從盛期文藝複興到獨特風格主義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