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中世紀世界政壇(19)(1 / 2)

1794年6月4日,國民公會全體代表一致推舉羅伯斯庇爾為主席,6月8日,他主持了慶祝新信仰的最高主宰儀式,當他出現在群眾麵前時,群眾高唱讚美歌,熱烈地向他祝賀。羅伯斯庇爾的威望空前高漲。也就在這個時候,大資產者和大革命過程中發了橫財的“新富人”,暗中醞釀著一場新的陰謀,7月27日,果然發生了“熱月政變”,羅伯斯庇爾被逮捕,第二天被送上斷頭台,死時隻有三十六歲。

應該如何看待熱羅伯斯庇爾的死呢?從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看,應把“熱月政變”放入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大背景中去分析,不能超越時代要求和脫離一定曆史範圍去評價曆史事件。

首先,所謂熱月黨人實際上是國民公會裏反對羅伯斯庇爾的各種人物的總稱,既有左派也有右派,但他們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充滿了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由這種矛盾和鬥爭所造成的政權轉移不能說向左轉是革命的,向右轉就是反革命的,因此,1794年的“熱月政變”與此前推翻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是同一性質事件,所不同的是采取的方式和向左、向右轉的區別而已。

其次,新興大資產階級早已厭惡雅各賓派的統治方式。此前,他們還把雅各賓派專政作為鞏固共和國、製止王政複辟的手段,但是,到1794年6月26日,法軍在弗勒魯斯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局勢好轉,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間的矛盾和鬥爭便突出了,當羅伯斯庇爾察覺到反對他的人越來越多後,便加強了統治力度,除繼續執行傷害資產階級利益的政策外,還把恐怖主義對準革命陣營內部的反對派。

1794年6月10日,救國委員會頒布了一個改組革命法庭的法令,規定在缺乏證明材料時,法庭可以根據“內心的確信”決定案件。顯然,這種法律是用死刑來對付一切反對共和國的人們。這個法令頒布後,在法國境內實行了一種空前而又激烈的恐怖政策,每天有許多人被處死。據不完全統計,在雅各賓暴政期間,大約有四五萬人被送上斷頭台,大部分是貴族。斷頭台不夠用就用水淹、火燒、槍斃、集體炮轟,這樣被處死的人大約有四十萬!這些被處死的人當然不可能經過正常的審判程序,他們或者被誣為叛徒,或者被誣為奸商,一經提議即被處死。這種恐怖政策使羅伯斯庇爾敵友不分地錯殺亂殺起來,甚至殺起一直支持他們的人民群眾。這一政策使雅各賓派失去了任何階級的支持,其失敗就成為了必然。而從熱月黨人結束雅各賓派專政後采取的措施來看,他們一方麵清除了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另一方麵盡力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製,堅守資本主義陣地,對封建勢力不讓步,希望建立資產階級正常的統治秩序。“熱月政變”隻是意味著資產階級政權從一個派別轉移到另一個派別手裏,雅各賓派覆滅和熱月黨人的上台都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羅伯斯庇爾的死也是不會令人意外的。

誰是殺害拿破侖的凶手

1815年10月16日,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上顯得格外的緊張,全副武裝的英國士兵正嚴陣以待,迎接一位不同尋常的“客人”。一艘名為“諾森伯倫號”的輪船靠岸了,一位身材矮小的人在士兵的護衛下走下了船。他就是赫赫一世的拿破侖,他用軍刀和戰馬為自己鑄造了無數的輝煌,但此時的他已是赤手空拳,一位被流放的戰俘。

拿破侖·波拿巴1769年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十五歲時進人巴黎陸軍學校學習軍事,畢業後在法國軍隊任炮兵少尉。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朝和外國幹涉勢力進行了反複激烈的較量,在這些較量中,拿破侖脫穎而出。1793年他率領一支炮兵在土倫戰役中打敗波旁王朝軍隊和英國侵略軍,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二十四歲的拿破侖也因此受到重用。被破格提拔為將軍。由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愈演愈烈,當時歐洲反動勢力組成了“反法同盟”,嚴重威脅法國安全,拿破侖不斷東征西討。1786年,他率兵進攻意大利,擊敗奧地利,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1798年,法國政府派他率領軍隊遠征埃及。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利用國內危機,從埃及秘密潛回巴黎,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最高權力。1804年,拿破侖登上帝位,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這是一個資產階級的中央集權國家,拿破侖不僅堅決地鎮壓封建複辟勢力,還頒布了著名的《法國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發展國內經濟、文化和教育事業,拿破侖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措施,並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積極影響。他的思想傳播到歐洲許多封閉落後的封建國家。但是,拿破侖的權利欲望和野心也不斷膨脹,導致新建立的帝國卷入了爭霸和掠奪的戰爭。在以後的歲月中,他曾兩次退位,最終在滑鐵盧一戰中敗在英國統帥威靈頓手下,被英國人囚禁在聖赫勒拿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