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許多人都喜歡到郊外或公園去放風箏。當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的風箏在藍天上翱翔,人與大自然融為了一體,這對放風箏和看風箏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那麼,風箏為什麼能飛上藍天呢?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風箏總是迎風而飛,而且風箏的“身體”總是斜向下的,這就是風箏能飛上天的關鍵。首先,風箏總是迎著風飛,風吹在風箏上,就會對風箏產生一個壓力,而且這個壓力垂直於風箏的麵。因為風箏的麵是斜向下,所以迎麵吹來的風對它的壓力是斜向上的。風箏的分量很輕,空氣的這種向上的壓力足以把風箏送上藍天。在風很小的時候,放風箏的人常常牽著風箏線迎風奔跑,或站在原地不斷地拉動風箏線,利用拉線來調整風箏麵向下傾斜的角度,這都是為了增大空氣對風箏的向上壓力,使風箏飛得更高。
風箏有大有小,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它的下邊往往還加了一些紙條或穗做成的尾巴。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這是為了使風箏的重心向下移,可以提高風箏的平衡性能,使它飛得更加平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