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許多科學家的共同成果,其中最著名的幾位中有一位叫邁爾(1814~1878)。他是德國的一位醫生。大約在1840年,一次駛往印度尼西亞的航行中,邁爾作為隨船醫生,在給生病的船員放血時,得到了重要啟示,他發現放出來的靜脈血不像生活在溫帶國家中的人那樣顏色暗淡,而是像動脈血一樣新鮮。當地醫生也告訴他,這種現象在遼闊的熱帶地區到處可見。這引起了邁爾的深思。他想,食物中一定含有某種因素,像機械運動中的物體所具有的機械能一樣可以轉化為熱。在熱帶高溫情況下,機體隻需要吸收食物中較少的熱量,所以機體中食物的燃燒過程減弱了,因此靜脈血中留下了較多的氧。
邁爾在1842年發表了題為《熱的力學的幾點說明》的論文。在這篇論文裏,他宣布了熱和機械能的相當性和可轉換性,其推理如下:
“力(即能量)是原因:因此,我們可以全麵運用這樣一條原則來看待它們,即‘因等於果’。設因c有果e,則c=e;反之,設e為另一果之因,則有e等,c=e=…=c在一串因果之中,某一項或某一項的某一部分絕不會化為烏有,從方程式的性質就可明顯看出。
這是所有原因的一個特性,我們稱之為不滅性。”
邁爾的結論是:“力(即能量)是不滅的、可轉化的、不可稱量的客體。”
邁爾的論證顯然過於籠統,難以令人信服,但他卻是第一個完整表述能量轉化與守恒原理的科學家。
據說,一位名叫約利的物理學家見到邁爾時,以挖苦的口吻諷刺邁爾說,按照邁爾的理論,晃蕩的水應該變熱。這句話反而啟發了邁爾,他沒有正麵回答約利的疑問,默默地走開了。幾個星期之後,邁爾跑到約利那裏,大聲喊道:“正是這樣!”原來,邁爾親自做了實驗,水一經晃蕩,溫度果然升高了。
邁爾在1845年發表了第二篇論文:《有機運動及其與新陳代謝的聯係》,更係統地闡明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的思想。他明確指出:“無不能生有,有不能變無”,在死的和活的自然界中,這個力(即能量)永遠處於循環轉化的過程之中。任何地方,沒有一個過程不是力(即能量)的形式變化!”他認為熱是一種力(即能量),可以轉變為機械效應。文中還具體地論述了熱和功的聯係,他推出了氣體定壓比熱和定容比熱之差等於定壓膨脹功的公式,並根據氣體比熱的實驗數據計算出熱功當量為3597焦耳/千卡,接近於現在的精確值4187焦耳/千卡。
邁爾第一個將熱學觀點用於研究有機現象,他考察了有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轉變,確信“生命力”理論是荒誕無稽的。他證明生命過程無所謂“生命力”,而是一種化學過程,是由於吸收了氧和食物,再化為熱,這樣邁爾就將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看成是能的各種形式的轉變。
1848年邁爾發表了《天體力學》一書,書中解釋隕石的發光是由於在大氣中損失了動能。他還應用能量守恒原理解釋了潮汐的漲落。
邁爾雖然第一個完整地提出了能量轉化與守恒原理,但是在他的著作發表的幾年內,由於他的思想不合當時流行的觀念,不僅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反而受到了一些著名科學家的反對,還受到人們的誹謗和譏笑,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甚至一度被關進精神病院,備受折磨。
就在邁爾為證明能量守恒原理的普遍性而努力時,另一位英國的物理學家焦耳正致力於精確測量熱功當量,為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確性提供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