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顯微鏡的發明(1 / 1)

孫悟空煉出了一雙“火眼金睛”,能看到人們看不到的東西,這隻是神話。今天的顯微鏡,可以使我們看到極小的微觀世界。這種“火眼金睛”的發明者,卻是個普通工人--荷蘭一個市政府的看門人雷文虎克。

這是16世紀的事情。在荷蘭的米德堡城裏有一位頗有名的磨鏡技師詹森。他有兩個兒子,是一對淘氣包。詹森怕他們打碎玻璃,嚴禁他倆到自己的作坊去。大人越這樣,孩子越好奇,淘氣包反而常常偷著到爸爸作坊裏摸摸動動。一天,詹森外出了,兄弟倆又鑽到了爸爸的作坊裏看新鮮玩藝。工作台上有許多玻璃片,台子中心還放著一個銅管,這銅管是詹森用來製造鏡框的。哥哥順手拿了兩個鏡片放在銅管兩端,對準一本書去看。

“快看呀!字母的一個小點大得像一個蝌蚪啦!”哥哥驚奇地喊了起來。

弟弟馬上搶過銅管,對著哥哥的眉毛看起來:啊呀,眉毛簡直大得像根大釘子!

詹森回來了。淘氣包們如實地把這件事報告了爸爸。他們的爸爸拿起鏡片一看,是兩片凸透鏡。他不但沒有責備孩子,反而讓孩子們幫助他把凸透鏡固定到銅管上。

就這樣,詹森在1590年造出了第一架顯微鏡。顯微鏡由於用了兩個凸透鏡,它的放大率要比放大鏡高得多。

顯微鏡裏靠近物體的那塊凸透鏡叫物鏡,靠進眼睛的那塊叫目鏡。由於凸透鏡的聚光作用,物體上每一點反射出的光,透過物鏡先形成了一個放大了的實像;這個實像恰恰又落到目鏡的焦距以內。我們從目鏡的這邊望去,就看到了一個比實像大的虛像了。

現代顯微鏡一般由透鏡組構成目鏡和物鏡,可以把微小物放大3000倍左右。

顯微鏡的物鏡焦距必須比較短,目鏡的焦距可略大一些?物體要離物鏡比較近。詹森的兩個孩子是碰巧才看到顯微鏡效果,詹森的顯微鏡也隻是一種玩具,並沒有使人類看到微觀世界,也沒有被人稱為顯微鏡。有些學者認為,顯微鏡的真正發明人是雷文虎克。在詹森“造”出顯微鏡之後許多年,雷文虎克便決心造一架高度放大的顯微鏡。他過去在眼鏡店裏學過磨鏡片,便利用業餘時間研磨鏡片,裝配顯微鏡。

雷文虎克磨了許多高精度的鏡片,終於裝配出了可以放大300倍的顯微鏡--這才算得上是顯微鏡,而不是玩具。

他在顯微鏡下看到了蒼蠅身上長滿了密密的茸毛,看到了魚和青蛙血液裏的紅血球,還看到了昆蟲複眼的結構。

一天,他從一個不刷牙的老人那裏取了一點牙垢,在顯微鏡下一看,裏邊居然活動著極小極小的生物。他把這個現象畫了下來寄到了英國皇家學會。這個消息轟動了歐洲,許多人跑到荷蘭找雷文虎克,要看那些會活動的小東西。

英國皇家學會指定物理學家胡克檢查雷文虎克的報告。

胡克於1677年11月15日拿著顯微鏡,在皇家學會讓大家看了一滴胡椒水裏的微生物,證實了雷文虎克的報告。

雷文虎克被學術界公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創始人,正是他的顯微鏡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