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發明鏡子的故事(1 / 1)

16世紀初,法國國王大婚,意大利國王派出專使,送給法國王後德美第西斯一件禮物--一麵小小的鏡子。王後把鏡子拿到手中一看,自己美麗的容顏立刻出現在鏡子裏。於是她欣喜若狂,到處炫耀她這件寶物。原來這是法國惟一的一麵玻璃水銀鏡子,據說它可值15萬法郎!此後,王後常拿著鏡子顯示自己的高貴,於是,法國貴族們都效仿起他們的王後,千方百計地為得到一麵鏡子而奮鬥。於是,意大利那些謀取高利的威尼斯商人,把玻璃鏡子大量運入法國境內。法國便出現了一股鏡子風潮,從王後到貴族,從貴族到普通百姓,愛好鏡子成了一時風氣。人們用鏡子裝飾房間、櫃櫥、桌椅,甚至連禮服、車馬都用小鏡子裝飾。而法國的大量法郎卻像流水一樣流入威尼斯人的錢袋。

為了挽救法國的經濟危機,國王召集大臣商量對策。一位大臣說:“陛下,為了防止金錢大量外流,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創辦鏡子工廠。”

國王搖搖頭說:“可我們不懂得鏡子是怎麼造的呀。”

聽了此話,眾大臣頓時啞言。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臣伏在國王耳邊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隻見國王的愁容立刻變成了笑臉。這位大臣出了一個搶劫意大利工匠的辦法,原因是這個世界上,隻有意大利的少數幾個人會造鏡子。

說起鏡子的發明卻有四五千年的曆史了,但古時候的鏡子都是用銅磨製的。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和亞洲西部一帶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銅鋁合金的生產技術。埃及人把青銅板打光磨光後,可以照出人影,但銅鏡照出的人像不是太理想。

大約在公元7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逐漸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意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出產的玻璃尤為馳名世界。1291年,意大利借口保護玻璃生產的安全,強令全國的所有玻璃工匠全部集中在穆拉洛島從事生產。實際上這是防止生產技術被別的國家學去。

意大利政府給予遷入島上的工匠們以極優厚的待遇,並出高價鼓勵他們發明創造。但有一條規定:凡泄露生產技術的,都要處以死刑。

1317年,他們首創了平板玻璃。

1508年,在高利的刺激下,達爾卡羅兄弟倆研製成功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鏡子是把水銀倒在製成的錫箔鏡上,水銀能夠慢慢地溶解錫,同時也就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錫汞齊比錫箔層更致密,反光能力強,照人時形象逼真,與真人無二,人們稱為“威尼斯鏡子”。

它開創了用化學方法製鏡的新紀元。這種鏡子一經露麵便聞名全球,暢銷各國,當然價格也就驚人了。

法國國王聽了大臣的密計,派了一名親信來到意大利。

口諭法國駐意大利的大使,要千方百計、不惜代價地從穆拉洛島偷渡來一兩個工匠回國。“萬能的金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大使通過秘密渠道,終於用大量的金錢,買通了該島上一個小雜貨店的老板。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條小木船偷偷地駛進穆拉洛島的礁石叢中,有三個威尼斯工匠偷偷地鑽進了小船。幾分鍾後,這條小船向遙遠的彼岸駛去。就這樣,那三個工匠連同鏡子的秘密一同被運到了法國。

幾個月後,法國也有了一座生產玻璃鏡子的工廠,大量的玻璃鏡子源源不斷地從工廠生產出來。從此,法國人再也不受威尼斯商人的勒索了。

法國製造的鏡子式樣,比威尼斯的更加美麗精巧,新穎大方。它們迅速成為凡爾賽宮、芳丹白露宮、盧浮宮和貴族府邸的裝飾品。同時,鏡子生產的秘密再也不是秘密了,很快傳出法國。到了19世紀,人們又發明了“鍍銀法”,再次改進生產技術,使鏡子的質量又上了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