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眼鏡的發現(1 / 1)

最早的眼鏡出現在什麼時代,已經很難考證了。古書上記載,古羅馬帝國有位暴君尼祿似乎得了近視眼,有一次要看擊劍比賽(有的書上說是看雜技表演),因為看不清,很是著急。當時有人貢獻了一塊用綠寶石磨的鏡片(這個鏡片應當是凹透鏡--古書上沒有記載),皇帝舉起綠寶石,居然清楚地看到了表演。

國外有的文章說,3000多年前我們中國人就用水晶磨製過眼鏡。對這段曆史,我們還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

現在有據可查的是1299年~1300年歐洲出現了眼鏡,這些眼鏡誕生在威尼斯,發明人叫阿瑪蒂。第一副眼鏡是為了矯正近視眼而製造的,用天然水晶磨製。當時還沒有眼鏡架,有人用手舉著,有人縫在帽沿上,有人卡在眼窩上。

近視眼是由於晶狀體太凸或眼球前後距離過長造成的。

從遠處物體上射來的光線經過近視眼的水晶體折射,隻能在視網膜前成像。要想看清物體,近視眼患者隻好把物體移近,並且常常要眯著眼睛,因為隻有依靠眯眼的力量讓瞳孔收縮,才能使光線集中一些。

矯正近視眼的一種方法是戴凹透鏡,它可以抵消晶狀體的凸出程度,等於把近視眼的水晶體“弄扁”了,使遠處的物體恰好能成像在視網膜上。

人年紀大了會發生老花眼,看書看報放遠一些才看得清,這是因為晶狀體的調節能力衰退造成的。

英國作家培根在巴黎監獄裏寫的書說,他曾送給教皇一塊凸透鏡,幫助老人看清細微的事物。這在當時是十分稀罕的。法國國王查理五世在他的遺囑中就提到了他的眼鏡由誰繼承,可見當時的眼鏡多麼珍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形形色色的眼鏡紛紛出現,市場上的眼鏡琳琅滿目。它們大多數是人類的好朋友,但也有些眼鏡不合衛生標準。

赤日炎炎,馬路上走來了值勤的民警。他佩戴著的眼鏡閃著銀白色的光,像兩麵鏡子。這是一種鍍膜眼鏡,它在玻璃鏡片上鍍了一層閃光發亮的金屬鉻。鉻膜不僅能遮擋一部分刺眼的可見光,而且能遮擋掉相當數量的對人眼有害的紫外線,因此對那些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的人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近年出現的變色眼鏡也很受歡迎。常見的變色眼鏡是用一種光致變色玻璃磨製的。在強陽光下它很快地由淺變深;走進室內,光線變暗,它又會自動變淺,直至無色透明。

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近些年來也別開生麵,出現了無形眼鏡,鏡片隻有頭發絲那麼厚,可以貼在虹膜瞳孔上,看上去和沒有戴眼鏡的人完全一樣。

眼鏡的功能也在不斷地擴大,出現了用來催眠的催眠眼鏡。它不但能擋住光,裏邊還裝有一種電子儀器,給大腦放出有節奏的催眠信號,治療失眠症。

視控眼鏡能幫助行動困難的人開電燈、開電視、指揮家用電子設備與機器人保姆。病人戴著這種眼鏡想開電扇,他隻要按規定看著電扇,把眼珠轉上幾轉,電扇便會開動。這種眼鏡是一種電子儀器,它能接受眼球轉動的信息,把信息輸入電腦,由家用電腦代替主人操縱各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