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康熙13年),我國兵器製造家戴梓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個能連續射擊的“連珠槍”。在性能上,它比連發噴射筒優越得多;在時間上,它比西方國家發明的連發槍要早近兩個世紀(直到1860年,英國人可德林克才製成了單管連發槍)。
據《清史稿》等史書記載:這種連珠槍形如琵琶,火藥和彈丸都貯存在槍上的特殊彈倉裏。彈倉可容納子彈28發,由兩個機輪開閉。當扳一機時,火藥鉛丸落入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它以燧石發火,點燃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一次可連發28發,威力相當大。由於連珠槍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戴梓被破格由布衣提升為道員,並受到康熙皇帝親自召見。然而在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裏,這種在發展史上占有一定位置的連珠槍,卻未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到乾隆當政時就散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