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的出現導致了火藥武器的誕生。唐末宋初時已利用火藥製成了火藥箭。繼後在石炮的基礎上,把火藥製成容易發射的形狀,點燃後,代替石塊,由拋石機發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曾在戰爭中多次使用。至元代,進一步發展成金屬鑄成的火銃。現藏北京中國曆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用火銃是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千克,長353厘米,銃筒中都蓋麵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火銃口徑為105厘米,象這樣大的口徑,顯然是不能端著發射的,而銃筒尾部兩側各有一個約2厘米的方孔,兩個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與銃身軸線在同一平麵上。這就表明,隻要通過方孔穿上一根鐵栓,就可以將火銃固定在木座上。如果在火銃前端的木座上加墊木楔,則使銃身能在較大範圍內俯仰,可以命中遠近不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