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抵製動物製品。
有人說,每張野獸毛皮背後都可能是一樁謀殺案。這話聽似恐怖,但仔細琢磨,絕不過分。因為每隻野獸隻有一張皮,“與虎謀皮”難道還能留得虎命嗎?一些人一味地追逐所謂的時尚(其實早已落伍),對野生生命卻冷漠無情。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的母親買了件狐皮大衣,卻引起女兒傷心的聯想。她便作了一幅畫,畫上有一群可憐巴巴的小狐狸張著大嘴向女孩哭訴:你媽媽為了穿裘皮大衣,把我們的媽媽殺了!後來,這幅畫被選入國際兒童環保繪畫比賽,組委會特為它印製了海報。海報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你的媽媽穿了一件裘皮大衣,100多隻小野獸卻失去了媽媽!可想而知,穿由野生動物毛皮製作的服裝,其背後是多麼悲慘的情境呀。目前,全球很多文明國家都開始抵製獸皮服裝,這是人類生態道德意識覺醒的表現。
我們應時刻牢記:不用野生動物製品,抵製皮草,不穿動物皮毛製成的服裝,從自身做起,為保護野生動物作出自己的貢獻!
3.拒食野生動物。
藍孔雀在印度等國被奉為仙鳥,神聖不可侵犯,可在我們這裏,卻成了餐廳中的一道菜。有的人還將孔雀放在餐館前用以招徠顧客、現宰現吃,全無憐惜、羞愧之心。對美麗的孔雀尚且大吃大嚼,對蛇之類麵貌“可憎”之物更是格殺勿論。中國每年被食之蛇不下6000噸,“吃蛇風”橫行從而導致鼠類失控,全國城鄉至少有鼠30億隻,每年因此損失糧食150億公斤,相當於全國人口糧食食用量的總和。
國家林業局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不斷發出“不吃野生動物,樹立飲食新觀念”的倡議。我們應該切實做到拒食野味,不吃魚翅,不吃野生動物和伴侶動物,比如貓肉、狗肉。
4.提倡觀鳥,反對關鳥。
鳥兒以其羽色豔麗、鳴聲悅耳、身姿婀娜、嬌態依人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可是,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愛意,是抓來關進籠子,還是讓鳥兒自由的飛翔?以籠養的方式來“愛鳥”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據說,英國皇家愛鳥協會數十萬人都是清一色的觀鳥者,而北京有個愛鳥養鳥協會卻是由眾多養鳥者組成。籠養野鳥,滿足了個人的占有欲,卻剝奪了鳥兒的自由,違背了生態道德,更導致自然界生態鏈的斷裂。由於有養鳥市場的存在,便有捕鳥售鳥的過程,絕大部分鳥在這一過程中都難逃一死。古人早有“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的愛鳥忠告。若愛鳥就請去觀鳥,切勿關鳥。
5.不撿拾野禽蛋。
鳥類以產卵的形式繁殖後代,就像人生孩子一樣。母鳥需將鳥蛋孵化很長時間才能迎來雛鳥破殼而出的日子,如果你無情地將她的蛋撿走,不就等於奪走人家的孩子嗎?這些蛋無論歸個人做紀念,還是上交集體歸於公,都同樣給母鳥帶來了喪仔之痛。應知,野生禽鳥並不依賴你而生存,既然你沒有去哺育、飼喂它們,就更不應不勞而獲地搶奪人家的“勝利果實”。切記,鳥做媽媽也不易,不要撿拾野禽蛋。
6.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動物,顧名思義就是善動的生物。任何地方,隻要環境適宜都會有動物光顧。十幾年前,北京玉淵潭飛來一對疣鼻天鵝,美麗的大鳥是被這美妙的環境吸引,才從高空降落到粼粼碧波之上的。但正當它們優雅地遊弋,在水麵上劃出兩道漣漪之時,突然一聲槍響打破了這詩畫般的意境,雪白的羽毛染上殷殷鮮血——一個貪婪的偷獵者打死了這對夫妻中的雄性,雌天鵝仰天長嘯,哀鳴而去。一個圓滿祥和的天鵝之家從此破鏡難圓。由於人類的大規模獵殺,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已經越來越少,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已經被破壞殆盡,人類成了所有野生動物的天敵。因此,我們在動物眼中的形象有些恐怖。動物有腿能跑、有翅能飛、生性活潑,可謂“萬類霜天競自由”,可我們許多人往往貪婪、野蠻,見到自由的動物就想將其抓起來,甚至吃掉,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請以寬宏大量之心給生而自由的動物們以自己的空間,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