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樹。在墨西哥的奇亞巴斯州生長著一種叫“特別斯”的神奇的樹。它對治愈皮膚燒傷有特殊的療效,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皮膚樹”。“特別斯”樹高達8米,隻生長在奇亞巴斯一帶。據說,早在瑪雅文化時期,瑪雅人就已知道了“特別斯”的特殊性能。他們把生長了八九年的“特別斯”的樹皮剝下來曬幹,用來燒製玉米餅,再把燃燒後的樹皮研碎,篩出細麵,將咖啡色粉末敷在燒傷部位,創麵很快就能長出新的皮膚。經衛生專家實驗確定,它具有極強的鎮痛性能,含有兩種抗生素和強大的促使皮膚再生的刺激素。墨西哥紅十字會醫院曾用“皮膚樹”冶愈了2700名大麵積燒傷的病人。真正在現代醫院裏大規模使用“皮膚樹”醫治燒傷還是近幾年的事。目前,在歐洲、日本和美國都已經開始使用“皮膚樹麵”醫治燒傷了。
炸彈樹。在非洲的北部地區,生長著一種名副其實的“炸彈樹”。它的果實有柚子那樣大,果皮外殼呈金黃色,非常堅硬。到成熟時,它會突然爆開,爆炸的威力像小型手榴彈一樣,殺傷力很大,外殼碎片能飛出20多米遠。因此,在爆炸後,往往在樹的周圍能撿到被炸傷的鳥。
蘇打樹。新疆南部孔雀河和塔裏木河彙合的地方,在塔克拉瑪幹鹽堿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叫“異葉楊”的樹,能從土壤裏吸收大量鹽分。這種樹的樹皮、樹枝杈和樹窟窿裏,每年都排出大量像雪一樣潔白的蘇打(碳酸納),當地居民叫它“梧桐堿”,叫這種樹為“蘇打樹”。這種梧桐堿可代替堿麵或蘇打,也可加工成肥皂。
牛奶樹。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生長著一種植物學家稱做“加洛弗拉”的樹。它的表皮平滑,隻要用刀在樹幹上切個小口子,裏麵就會流出一種顏色和狀態都像牛奶的汁液。所不同的是,這種乳白色的汁液有一股苦辣味,但加上水煮沸後,苦辣味就沒有了。經化驗,其化學成分同牛奶相似,富有營養,是一種難得的高級飲料。當地人很愛喝這種“牛奶”,甚至用它來充饑,並稱這種樹為“牛奶樹”或“奶頭”。每株“牛奶樹”一次可“擠”奶2~3公升,隔天之後,樹汁又會流出。
在委內瑞拉的森林裏,也生長著一種產“牛奶”的樹,叫“加拉克托隆德”。它產的“牛奶”比“加洛弗拉”產的味道還要好,而且不需加工煮沸就能飲用。
羊奶樹。在希臘的吉姆斯森林地區,有一種當地叫“馬德道其菜”(意即喂奶)的樹。這種樹高約3米,長有像蘿卜纓一樣的葉子;樹身粗壯,凹凸不平,每隔幾十厘米就有一個綠色的“奶苞”,會自己流出“奶汁”。這種“奶苞”在樹根處更多。當地的牧羊人常將剛出生不久的羊羔放在那裏,羊羔就會像吮吸母羊的奶一樣,從“奶苞”上吮吸“奶汁”。據說,這種樹上流出的“奶汁”,營養不亞於母羊奶。
鞋樹。在非洲利比裏亞東北部的梭那村裏,有一種能長出“鞋”來的樹。
這種樹高40米左右,葉子像一塊長方形的硬底板,長30多厘米,四周生有青色的葉衣,很像鞋幫;葉子除邊緣比較柔軟以外,中間厚而堅硬,很像自然生成的長方形的鞋底。摘下一片樹葉,在葉子底板旁的葉衣交接處縫幾針,便成了一隻“鞋”。當地人每逢雨天或走遠路時,都喜歡穿這種“樹鞋”。
一雙這樣的“鞋”可以穿一個星期左右。
布樹。烏幹達有一種“樹皮布”樹。一棵生長10年左右的樹,其皮可加工成長5米、寬2米多的一塊布,可以做衣服、床單等。當地農民經常加工這種“樹皮布”。黑龍江省阿穆爾湖沿岸居民,用縫連起來的樺樹皮在架子上製成的小船在水上航行,可容納1~2人。19世紀中葉以前,東歐一些地區的農民主要用樺樹皮編織成鞋。
棉花樹。雲南省有一種“棉花樹”,樹上結出的“棉桃”可以紡紗、織布,用來做衣服。“棉花樹”是一種錦葵科的半喬木,高3~5米,每年春秋各結“棉桃”1次,3年的樹每次可結“棉桃”300多個,以後逐年增加,10年可達1500個左右。這種木棉纖維長達30~40厘米,品質輕柔,能紡60支以上的細紗。缺點是纖維長短不一、不夠潔白。
瓶子樹。在古巴的皮諾斯島的熱帶叢林中,生長著一種樹幹形狀像瓶子的棕櫚樹,樹幹上半部鼓鼓的,腰部空心,狀如花瓶,當地人稱之為“瓶子樹”。它有長有短,有粗有細。當地居民常把中空的樹身製成“棕櫚瓶”作為擺設。這種“棕櫚瓶”也是很好的容器,既可以盛水,又可以貯藏顆粒食品。
在馬達加斯加和阿拉伯也門共和國中部幹旱少雨的地方,生長著一種樹幹像瓶子的“瓶子樹”,它根部呈大肚形,往上越來越細,裏麵貯藏著大量水分和充足的營養。因此,這種樹能在石縫裏、懸崖上頑強地生存。這種“瓶子樹”春天不見葉,但卻開著粉紅色的花朵。
蠟燭樹。在巴拿馬地峽有一種“蠟燭樹”,它的長條形的莢果酷似蠟燭,長0.6~1.2米,含有60%的油脂。當地居民從樹上摘下這種果實,帶回家裏,晚上把它點著,可以代替蠟燭照明。它跟普通的硬脂蠟燭一樣,但沒有煙,光線均勻柔和。也可以從果實裏先榨出油來,然後用以點燈或作其他用途。蠟燭果還可充當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