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樹。在西非的熱帶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小樹,樹體內含有大量能殺菌的生物鹽,故人們稱它為“藥材”。該樹無需加工,就能治療瘧疾、貧血和痢疾,樹皮和樹根曬幹後就是天然的“奎寧”。牙痛患者嚼一塊“藥樹”的鮮樹皮,疼痛即消。
鐵樹。19世紀下半葉,俄國著名地質學家和植物學家施密特,在考察海濱地區時發現了一種不為人知的白樺樹種,這種樹木質堅硬,其抗彎強度可與熟鐵媲美,故又名“鐵白樺”。用這種樹做船體,可免塗油漆,它既不怕酸,也不會生鏽。
吃人樹。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有一種叫奠柏的樹,枝條拖到地上,當人和動物碰著它時,樹上的所有枝條就會同時伸過去,把人或動物緊緊地纏住,然後,從樹幹和枝條中分泌出一種膠液,把人牢牢地粘住,直到死亡。這種樹為什麼會吃人呢?因為它生長在缺乏營養的土地上,以人和動物的腐爛屍體為養料,等它把養料吸收完了,其枝條又重新舒展開,準備捕捉新的犧牲者。
女兒樹。在神農架林區茵豐鄉萬富村,有一棵5米高的“含羞樹”。這棵樹隻在夜間開花,而且不結果。但更奇怪的是,老人、兒童、婦女無論怎樣看它,它都葉茂花豔。可是,一旦青年男子看它時,哪怕稍看一眼,它便立即葉縮花萎,樹枝下垂。故而,當地人給它取名為“女兒樹”。
夫妻樹。在四川巫山縣的梁子山上,有兩棵櫟樹(俗稱青紅樹),一東一西,相距5米。兩樹一高一低,一粗一細。粗者雄壯,被呼“夫樹”;細者秀雅,被呼“妻樹”,合稱“夫妻樹”。“夫樹”在距地2.5米處生有一碗口粗的樹枝,像手一樣淩空搭於“妻樹”的樹幹上,共為一體,沒有一點縫隙。
三樹連理。福建省建甌縣潢溪畔的萬木林中,有三棵巨人似的大樹:一棵是南嶺栲,一棵是拉氏栲,一棵是羅浮栲。它們的樹齡都已超過500年。這三棵大樹的紅棕色樹根露在土外,互相緊密愈合,渾然一體,形成罕見的三樹連理現象,就像是三位巨人緊緊擁抱,構成一個風貌奇特的自然景觀。
汽油樹。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生長著一種樹木,分泌的液汁可直接用作汽車燃料油。這種樹樹幹周長可達1米。當地印第安人每年一次在樹上鑽些小孔,就可以從每株樹上收集15~20公升液汁。經分析表明,這種液汁是烴類混合物。
蔬菜樹。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專家20世紀80年代初培育出一種高大的蔬菜樹“卡拉姆巴爾樹”。這種樹高達8~15米,結的果實很大,外形古怪,味酸,可以做涼拌菜吃,也可以煮汁當清涼飲料喝。
糖樹。從國外遷來海南“安家”的糖棕,長得蒼鬱茂盛,是一種有著挺拔的軀幹和婆娑扇葉的常綠喬木。糖棕的花序中含有大量的糖棕汁,含糖量可達15%,完全可以與甘蔗媲美。糖棕汁甘甜可口,是一種上乘的清涼飲料,能消暑解渴,大熱天喝上一杯,涼爽潤喉。在糖棕樹下乘涼,更是涼爽宜人。
喂奶樹。摩洛哥西部有一種奶樹,花樹凋零時,在蒂托處會結出一個“奶苞”,苞頭尖端生長出“奶管”。“奶苞”成熟後,“奶管”裏便滴出黃褐色的“奶汁”來。奶樹根上叢生著許多幼樹,像小孩一樣依偎在母親身旁。大奶樹分泌出來的“奶汁”,由“奶管”滴出,下麵的“子女”們便用狹長的葉麵吮吸“奶汁”。有趣的是,當幼樹長成後,大奶樹便自然地從根部發生裂變,和小樹脫離並“斷奶”,大奶樹被分離部分的樹冠,隨即開始凋萎,以利於幼樹經風雨、見世麵,接受陽光雨露,開始獨立生長。
說話樹。美國科學家戈爾敦·奧萊因和大衛·魯德在華盛頓大學證實,像赤楊和柳樹這樣的樹種,當貪食的毛蟲從一棵樹落到另一棵樹上時,它們能互相通報。事情原來是這樣:當一棵樹受到侵襲時,便能分泌出一種化合物,它的氣味散布半徑可達30~40米。那些尚未受到毛蟲侵襲的樹木聞到“報警的香氣”,於是能準備起來對付襲擊。
在考察這種保護機能的實驗中,學者們發現,被襲擊的楊樹和柳樹能產生出生物堿和萜烯類的化合物,它能誘發同類作同樣的分泌。這種化合物在樹葉上滲透出來,從而使昆蟲不能食用。
唱歌樹。非洲有種唱歌樹,身掛柔軟枝條,生著薄薄的葉片。風過處,此樹枝條嫋娜,葉片碰擊,發出“多、來、米、法”聲,如高山流水,優美動聽。
跳舞樹。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種小樹,能隨著音樂節奏搖曳擺動,翩翩起舞呢!當音樂優美動聽時,小樹的舞蹈動作就婀娜多姿;當音樂強烈、嘈雜時,小樹就停止跳舞。更為有趣的是,當人們在小樹旁輕輕交談時,它也會舞動;如大聲喧鬧,它就不動了。
發笑樹。非洲的芝密達蘭哈德植物園裏有一種會發笑的樹。這種樹在有風的時候能發出“哈哈”的笑聲,和人的笑聲十分相似。笑樹是一種小喬木,在每個樹杈間都長有一個皮果,裏麵有很多小滾球似的小孔,風一吹,皮蕊在裏麵滾動,又薄又脆的皮殼便發出陣陣類似“哈哈”的笑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