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軟木富於彈性,不透氣、不透水、不傳熱、不導電,又能耐壓、耐酸,所以它在很多方麵都有廣泛用途。宇宙飛船可以用它作絕緣材料;羽毛球座、樂器墊片、高跟鞋、帽襯等地方也可見到它的蹤影;軟木做地板,踩踏沒有聲響等等。

葡萄牙曆來有“軟木王國”之稱,它的軟木種植麵積占全世界軟木樹林麵積的1/3,軟木是它們的傳統出口商品。值得一提的是,軟木不是整株樹都是軟木,隻有木栓層——樹幹的最外邊才是軟木,最裏層是木質部,中層是軟木再生部。軟木要長到25歲時才能開始剝皮。

圓圓的樹幹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種類的樹木,它們的樹冠、葉子和果實的形狀是那樣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幾乎不可能找出兩種完全相同的樹木來。但隻要略加注意,就會發現幾乎所有樹木樹幹都是圓的。樹幹為什麼大都是圓柱形,而不是別的什麼形狀呢?首先,樹木長成圓柱形,輸送養料的效率最高。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比賽,兩個小朋友同時開始各吸一瓶汽水,一個用圓吸管,一個用方吸管,用圓吸管的小朋友一定先吸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水管、煤氣管等都是圓的,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圓柱形物體具有用料最省、裝的東西最多、輸送也最快的特點。樹木長成圓柱形,這就能給樹木提供最大限度的養料的供給,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其次,圓柱形有最強的支持力,樹木無論長得多高多大,全靠一根樹幹支持,有些果樹豐收時,還要掛上成百上千斤的果實,如果不是強有力的樹幹支持,哪能吃得消呢?再說,圓柱形的樹幹對防止外來傷害很有好處。它沒有棱、沒有角,就不容易被動物啃掉或被其他物體摩擦碰傷。大風吹來,也不容易把樹木吹倒等等。

但令人奇怪的是,自然界裏,居然也還存在方形植物,如我國就有方形竹子,稱為方竹。在浙江還新發現了奇特的方樹,在美洲巴拿馬地區也曾發現過這種奇樹。這種樹不僅樹身是正方形的,連年輪也是正方形的。

植物的變性現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近年來,人體變性似乎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之一。其實,在低等動物群體中,變性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脊椎動物中的魚類,也存在著由於雄性與雌性的競爭而產生的變性現象。如黃鱔幼小時,都是雌性的,長大以後則全部變成雄性,等等。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植物界中也存在著變性現象。

印度天南星就是為數不多的變性植物之一。它是一種生長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林下或小溪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雌雄異株,且有雄株、雌株和無性別的中性株三種類型。有趣的是,這三種植株可年複一年的互相轉換性別,直到死亡為止。在通常環境條件下,它生長的第一年,一般全為雄株;當長得較大超過一定的高度時,就轉變為雌株,如果環境變得惡劣,如連續幹旱,土壤肥力不足等,其性別又會逆轉,由雌性變為雄性。當環境條件好轉後,又再變為雌性。根據印度天南星性別變化與植株體型大小密切相關的現象,科學家提出雌雄植株的體型優勢模型。該模型表明,雌株往往高於雄性和中性株。在一定高度範圍內的植株,都可以發生性別變化。

印度天南星能隨環境條件而改變性別的特性對其生殖有重要意義。植物在開花,尤其是在結實時需要以消耗大量營養物質為代價,具有體型高大的植株才能製造更多的養分供結實需要,所以大型植株多為雌株,這樣,小型植株多為雄株。前一年為雌株的大型植株,由於結實消耗了大量的營養,第二年便又變為雄株。當環境惡劣時,雌株沒有足夠的養分開花結實,如果它們轉變為雄株,便可以使相距較遠、生長在環境較好地方的雌株有較多機會獲得花粉。至於中性植株的存在,也是由體內營養物質決定的。而且同樣與環境條件有關。當它既不能變為雌株,又不“甘心”變為雄株時,就隻好暫為中性了。

由此可見,高等植物的性別並不像動物那樣,在胚胎時期就已決定,而要在其生長、分化和發育成熟後的某個階段才能確定。因此高等植物的性別分化具有不穩定性。外界環境條件如營養、溫度、濕度、日長、光強、植物激素等因素都對其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掌握了植物的這種特性,對那些較易改變性別的植物進行研究,通過適當的改變外界環境條件,就可以有效地控製一些植物的性別,使之向著人們意願的方向轉化。如黃瓜多施氮肥、澆水,提高室內氣溫,就可我開雌花多結瓜;大麻少施氮肥多施鉀肥,可多得雄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