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與葉柄的結構變化有關。木本落葉植物在落葉之前,其葉柄基部有一層細胞進行分裂形成幾層小型的薄壁細胞,這個區域稱為離區。離區又分為離層和離層下的保護層兩部分。離層區細胞在逐漸增多的纖維素水解酶和果膠水解酶的作用下,相鄰細胞間的中膠層被水解為糖,細胞之間遂失去粘結力,以後由於風吹等機械力量,葉柄自離層處折斷,葉片就脫落了。離層折斷處的保護層細胞由於細胞壁的栓質化和木質化,可起到保護“傷口”的作用。

在離層發生同時,葉子中的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最有用的元素也轉移到枝條裏去,於是發生季節性落葉。落葉伴隨著生長的停止,植物即進入休眠狀態。

葉片因離層的活動而脫落。那麼,離層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根據實驗了解到,短日照是決定性的環境信號。植物葉片感受了這個信號之後,促進了脫落酸的合成和乙烯生成的增多。乙烯的增多又促進了分解細胞壁物質的果膠酶和纖維素酶的合成和分泌,從而引起離區細胞壁的溶解而脫落。其實,在一年中有幹濕交替的熱帶。植物也有落葉休眠現象,隻不過發生在炎夏幹旱到來之前。例如,南非沙漠的天竺葵,中亞細亞的橡膠草,蘇丹草原上的波巴布樹,在每年幹旱到來之前,葉子枯萎脫落,代謝強度急劇降低。隻有度過幹旱之後,葉子才重新更新,恢複生長。所以落葉是植物的一種減少蒸騰、度過寒冷或幹旱季節的保護性適應。

荷花出汙泥而不染

高潔的荷花原產於亞洲南部和澳洲,是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它的根莖埋在泥裏,肥大的根莖稱為藕,藕上有節,節上有須根紮入泥土深處,而長出的葉片和花莖則挺出水麵。每當夏季來臨,青翠的荷葉在碧波上搖曳,而萬綠叢中的荷花則展現出迷人的風姿。荷花花謝後就結出蓮蓬,蓮蓬中有蓮子,蓮子受硬殼的保護可以在土裏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種子。

荷花天生麗質,出汙泥而不染,很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古代就有很多詠唱荷花的詩歌。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在他的《離騷》中寫道:“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宋代詩人楊萬裏也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周敦頤更有《愛蓮曲》,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相傳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的生日。古時候這一天為荷花節,人們相約觀賞荷花,熱鬧非凡。而每當江南采收蓮子的時候,男女青年,泛著輕舟,唱著歌謠,在荷叢中穿梭往來,描繪出一幅水鄉優美的風情畫。

荷花又稱蓮花,不但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古埃及,蓮花是朋友、愛人之間互相饋贈的典雅飾物。傳說古埃及的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奉獻給丈夫一束蓮花,以表示她對丈夫的忠貞和愛情。在印度,蓮花象征神聖和貞潔。寺院中的佛像,都是坐在蓮花上的,而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便是《妙法蓮花經》,“佛即蓮,蓮即佛。”在我國龍門石窟中,有一窟叫蓮花洞,洞內除了四麵的佛像以外,就是頂部一朵燦然生輝的巨型蓮花。

幾千年來,荷花與我國人民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今天,它仍是潔身自好、品格高尚的象征。那麼,荷花為什麼能出汙泥而不染呢?這主要是因為荷葉、荷花的表麵有一層醋質,保護它不受汙泥濁水的侵襲,從而使它保持了高潔、清麗的形象。

軟木樹不怕剝皮

葡萄牙因為靠近地中海,夏涼冬暖,雨量充沛,土地濕潤,幾千年來,生長著一種叫軟木的樹。這種樹又叫“栓皮棟”,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脾氣。所有的樹木最怕剝皮,剝了皮就非死不可,可是它卻不怕剝皮,成塊的樹皮被剝光以後,就露出了橙黃色的內層,人們還在它的身上寫上“8”、“9”等阿拉伯數字,這是告訴人們隔八九年後,又可以剝皮了。

軟木還有個特點就是,其他樹種的木材最怕放在露天風吹日曬雨淋,這樣很容易黴爛腐朽,可是軟木卻要在露天經風雨日曬半年,然後,又把它放到100℃的沸水槽中蒸煮,蒸煮後堆放在室內三周,就可以加工成各種製品了。

軟木的最大用途是做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瓶塞,有的瓶塞還燙上精美的五彩圖案,成為一件件令人喜愛的工藝品。據說在考古中發現,用這種瓶塞蓋的酒類,藏在地窖裏上百年仍香醇不變。法國葡萄酒著稱於世,最早叫“暴跳酒”,人一打開地窖藏酒時,那軟木做的瓶蓋忽然倏地暴跳開來,同時酒香四溢,撲鼻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