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向陽

我們常說的葵花,也叫向日葵、朝陽花或轉日蓮,是眾所周知的會向太陽“鞠躬”的植物。可是,你能否回答,向日葵為什麼會朝著太陽轉動呢?向日葵為菊科植物。它的花實際上是一個花序,是由短縮肥厚的花軸和它上麵的許多小花組成的。植物學上稱這種花序為頭狀花序,通常所說的花盤,就是指這個部分而講的。葵花向陽,就是指花盤跟著太陽轉。

我們先看看花盤到底是怎樣轉動的。向日葵花盤向陽的轉動是比較複雜的。花盤方向的變化,一般是早晨朝著東方或東南方,中午近南方,午後偏西南方,傍晚向西南方或西北方,午夜變為正中,以後逐漸移向東南方。花盤的傾斜度,是清晨以前和傍晚以後都大於25度,而在清晨或傍晚之間的傾斜度一般都小於25度。午夜到二時左右,由於花盤和整個植株同地麵呈筆直,傾斜度約等於零。向日葵花盤內的花蕾出現前和出現後,轉動的情況是有差別的。花開以後和結了果實,一般就喪失了轉動的能力。這個時候除了前麵有遮蔽物外,花盤一般是向光線和熱量較多的東南方。

葵花為什麼能如此靈敏地向著太陽轉呢?原來,這是緊靠花盤的一段莖內向光麵與背光麵生長速度不均造成的結果。一般在莖端下麵的一部分是延長生長區,當其一側受光時,生長素在背光一側分布較多,故生長較快;而在向光一側分布較少,故生長較慢。兩側生長速度不同,尖端生長就朝向較慢的一側。據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向日葵莖端生長區的兩側除生長濃度的差異外,還有葉黃氧化素濃度的差異,在向光一側具有較高濃度的葉黃氧化素,後者是脫酸生物合成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其主要功能是抑製細胞的伸長。實驗證明當光從一側照射30分鍾後,向日葵莖端生長區兩側的葉黃氧化素與生長素的濃度呈反相關,即葉黃氧化素在向光麵的含量高,背光麵低,因此,葵花向陽應該說是生長素和葉黃氧化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向日葵莖端延長區的位置比較偏後,差異生長能使其前方器官——花盤整個地轉動。這一運動是植物向光性運動最突出的表現。

葵花向太陽,可使花朵像孵卵器那樣,聚集陽光的熱量,形成一個溫馨舒適的場所,引誘昆蟲前來傳粉,並促進種子更好的發育生長。

萬年青保持綠色的奧秘

萬年青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它不但具有耐寒、經冬不凋,葉綠的特點,而且還特別習慣生活於庇蔭的環境。即使在光照條件較弱的地方,它仍不失其碧綠可愛的色澤。

陽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但是由於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不同的植物需要光的強度是不同的。根據植物對光照強弱不同的要求,可把它們分為陽生植物(也常說喜光植物,實際應該說是“習光植物”),和陰生植物(也常說喜陰植物,實際應該說是“習陰植物”)兩大類。

陽生植物在較強的光照下才生長健壯,不耐蔭蔽。在弱光條件下,植物生長發育不良,如鬆樹、桉樹、楊樹等一些樹木,栽培的落葉果樹、農作物也多屬於此一類。

陰生植物不能忍受強光照射,適宜生長在庇蔭的環境中,如雲杉、冷杉和一些森林中的草本植物。萬年青就屬於陰生植物。

這兩類植物之所以能適應不同的光照,是與它們的葉片結構和生理特征分不開的。陽生植物的葉片質地較厚較硬,葉表麵有很厚的角質層或蠟質層,有的表麵還有絨毛,能反射光線,而且氣孔小而密集,葉肉柵欄組織發達,葉脈細密。這些顯然有利於在較強的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而陰生植物的葉片結構恰恰相反,葉薄而無角質層或蠟質層,或角質層很薄,一般沒有表皮毛。葉肉通常無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這些形態特點均有利於在庇蔭的環境下,對微弱的光線進行吸收和利用。正因為如此,這兩類植物利用強光的最大能力——光飽和點就有很大差別。萬年青等陰生植物在海平麵全光照的1/10或更低時,就達到了光飽和,超過光飽和點的光雖然也能被葉子吸收,但不能提高光合強度,而是以熱能的方式釋放出來。而鬆、楊、柳等陽生植物,則需要很強的光,才能達到光飽和。這就是萬年青等陰生植物在庇陰處仍然保持碧綠的奧秘。

秋冬枯葉落滿地

大多數落葉植物是溫帶多年生植物。

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秋冬之交是一個幹燥寒冷的季節。日照時間逐漸縮短,土壤溫度持續下降,增加了根係吸水的困難;而地麵凜冽幹燥的空氣又會增強蒸騰作用,這對植物生長極端不利。於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減少蒸騰、度過寒冷的一種適應,這就是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