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植物對人類的貢獻(2)(1 / 3)

據南京有關單位試驗,城市馬路上的汽車噪音穿過12米寬的懸鈴木樹冠,到達樹冠後麵的三層樓窗戶時,與同距離空地相比,其噪音可降低3~5分貝。馬路上20米寬的多層行道樹(如雪鬆、楊樹、珊瑚樹、桂花各一行)可降低噪音5~7分貝;18米寬的圓柏、雪鬆林帶,可降低噪音9分貝。另外,喬、灌木、草地結合的綠化街道比不綠化的街道可減低噪音8~10分貝。一般認為,分枝低、樹冠低的喬木比分枝高、樹冠高的喬木減低噪音的作用大;樹冠密,葉麵大的吸音效能強。城市住宅區,用一排茂密的灌木,其後再種一排高大喬木來隔離馬路上的汽車噪聲,占地不多且隔音效果好。森林消除噪音的能力就更強了。科學實驗證明,40米寬的林帶可使噪音減少15~20分貝。植物為什麼能起到天然消音器的作用呢?傳統的觀念認為,植物的消聲作用是聲波在樹林中傳播時,經樹葉、樹枝的反射和折射,消耗掉一部分能量,從而降低了噪聲。

但是科學工作者們發現,樹上的葉子不能吸收聲音,因為機器振動和交通車輛發生的聲音其波長恰恰與葉子所能透過的聲音的波長相同。而真正能起到消聲作用的卻是樹林下或森林底部的腐爛了的葉層。同時,粗大的樹幹和茂密的樹枝,消散了聲音,然後使部分聲音沿著樹枝和樹幹傳導到地下被吸收掉。因此,不要把樹上落下的葉子掃光,使之日積月累在樹底下形成稠密的葉層,這樣,既能消除噪音,又能促進樹木生長。

植物預報天氣

我國有一種常綠喬木,它的樹葉會隨天氣的變化而變色,是名副其實的“氣象樹”。這就是青岡櫟,又叫青岡樹。熟悉它的人都知道,晴天時,樹葉呈深綠色;久旱將要下雨前,樹葉變成紅色;雨過天晴,樹葉又恢複原來的樣子。根據樹葉顏色的變化,人們便可以預測天氣是晴天還是陰雨天。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一般樹葉中含有葉綠素、葉黃素、花青素等,在一般情況下,葉綠素的合成占了優勢,其他色素都被葉綠素掩蓋了,所以葉片呈綠色。而青岡櫟對氣候條件非常敏感,當久旱將要下雨前,光強、幹旱、悶熱,葉綠素的合成受到抑製,花青素的合成占了優勢,因而葉色變紅;當雨後轉晴,葉綠素的合成又占了優勢,所以樹葉又變成了綠色,於是樹葉顏色的變化就成了預報天氣的晴雨表。

在新西蘭有一種花也能預報天氣,當它的花瓣呈現萎縮包卷狀時,便會出現陰雨天氣,當地居民看花出門,如花開得很精神,就預示著不會下雨,而當花瓣呈現伸展大開形狀時,便會出現晴空萬裏。這種花的花瓣是隨著空氣中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濕度越大,花瓣越卷縮;濕度越小,花瓣越伸展。人們從花瓣的卷縮和伸展中便可預知天氣是晴天還是雨天。

植物不僅能預報天氣,日本科學家通過實驗和研究發現:有些植物還具有預報地震的特殊本領。東京大學有位教授,通過采用高靈敏的記錄儀,發現合歡樹能預報地震。他指出,在沒有地震的正常情況下,合歡樹發出的電信號具有固定的形狀;在大地震來臨之前的50~10小時,合歡樹發出的電信號為“鋸齒狀”;在中小地震開始前50小時左右,發出的電信號變成“波狀”或“胡須狀”;當海底火山噴發時,發生的電信號為“尖刺狀”;在發生像日本海中部地震和宮城縣近海地震這樣一類特大地震時,合歡樹發出的電信號夾雜有“鋸齒狀”、“波狀”和“胡須狀”。

南美植物遍世界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殖民者紛紛來到美洲“淘金”。

他們看到當地土著印第安人栽培了不少奇特植物,好奇之餘便把這些栽培植物帶到了歐洲,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這些植物中最著名的當屬人們現在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番茄(西紅柿)、玉米(玉蜀黍)、番薯(紅薯)、煙草、向日葵和馬鈴薯(土豆)等。

番茄。番茄是茄科植物,果實形狀若柿,顏色鮮紅,因此也稱為西紅柿、洋柿子和紅茄。番茄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很早就將它們作為食用植物而在秘魯和墨西哥等地栽培。1554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墨西哥,發現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植物,便將其作為奇花異草帶回歐洲做觀賞用。但當時人們不太敢接近它,因為它全身長滿了密密的茸毛,並且汁液有一種怪味,人們把番茄與同為茄科的有毒植物顛茄和曼陀羅聯係起來,因此視番茄為毒果。希臘人當時稱它為“狐狸的果子”。

意大利人首先認識到番茄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食用植物,其果實肉厚汁多,酸甜可口,營養價值大,維生素C含量較高。番茄中所含的番茄素有助於消化和利尿,對腎病患者十分有益,既可做色拉生食和作為蔬菜烹調,也可醃食、做成果醬、果汁和各種沙司。於是,番茄被冠之以“金蘋果”和“愛情果”而加以推廣,其悅目的顏色、美麗的外形、可口的味道和多樣的吃法,日益獲得了人們的青睞。我國在清朝末年引進了番茄,開始栽培。番茄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人們最主要的蔬菜之一,全世界的番茄品種已達40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