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除了有較高觀賞價值外,生命力也很頑強,能抗真菌、抗蟲害和抗寒,壽命也很長,因此,從古至今一直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我國古代很早就開始栽培銀杏,多種植於寺廟和園林中,取其長壽吉祥之意。今天從南到北,各地不乏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樹。
最古老的銀杏數山東莒縣(周初莒國的都城)西9公裏處的浮來山定林寺中的那棵,其高達24.7米,胸圍12.7米,胸徑近4米,相傳該樹為商代所植,距今已3000多年了。史載,公元前715年(魯隱公8年),魯公與莒子曾會盟於該樹下,故此地也稱莒魯會盟地。
銀杏大約在南宋時由我國傳入日本,在日本各地的寺院廟宇中廣為種植。到18世紀初,才由日本傳入歐洲,而後才傳入北美等地。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郊外種植銀杏作為行道樹,每至秋天,金黃的秋葉紛紛揚揚,為北美大地增添了美麗的秋色。
菩提樹。菩提樹是桑科榕屬的常綠喬木,可高達10~20米,樹幹光滑,全株無毛,有乳汁。葉片為三角狀卵形,具滴水葉尖。每年11月開花、白色。菩提樹原產於印度和斯裏蘭卡等南亞地區,被佛教國家視為聖樹,廣植於廟宇內外,並隨著佛教而傳到各地,現在我國雲南和廣東等地也有栽培。
世界最古老的菩提樹在斯裏蘭卡的中央省阿努拉達善拉,樹齡已有2300年。菩提為梵文“覺道”之音譯,相傳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悉達多·喬苔摩(即釋迦牟尼)在印度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靜思冥索,整整七天七夜之後,方大徹大悟,得道成佛,故而菩提樹也稱為思維樹。人們為了紀念佛祖,將菩提樹尊為聖樹。
在我國南北朝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禪師自印度經西藏,不遠萬裏來到我國東南沿海,同時帶來了菩提樹,親手植於廣州的光孝寺中,至此中國始有菩提樹,並在南方各大名刹中廣為播種。菩提樹是佛教國家最有紀念意義的樹木,人們往往將樹葉製成葉脈書簽,其透明薄如輕紗,被稱為“菩提紗”,上可繪製佛像、花卉等,是著名的旅遊紀念品。果實則被稱為“菩提子”,成熟後堅硬帶光澤,呈紫黑色,晾幹後可做佛珠。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北京植物園的溫室中,還保存有斯裏蘭卡前總理贈送給我國政府的菩提樹,成為中國和斯裏蘭卡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
名花尋蹤
世界上的奇花異草,五彩繽紛,爭奇鬥豔,它們寄托著人們的情感及對美好願望和理想的追求。因而,它們往往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象征,成為人類生活和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薔薇。薔薇科薔薇屬的植物,約有100多種,為多年生灌木或藤本,主要產於亞洲。
月季、玫瑰和薔薇是薔薇屬中最著名的三朵姐妹花。月季原產於中國,在湖北、四川、雲南、湖南、江蘇和廣東等省均有分布。大約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傳至歐洲。園藝家把中國月季與其他薔薇植物雜交,繁育出成千上萬的月季品種。目前,國外有2萬多個月季品種,而中國亦有500多個品種。月季花被尊為花之皇後,位列群芳之魁。
玫瑰原產於中國北方,以後才廣布世界各地。早在秦漢以前,已在帝王的宮苑裏種植了玫瑰。玫瑰花色紫紅或白色,變種繁多。其花香氣誘人,令人讚歎留戀,徘徊於花叢之中,故又有“徘徊花”之美稱。人們種植玫瑰除了欣賞她那嬌豔的花姿,更主要的是為了獲得玫瑰油。
玫瑰油的提煉非常不易,每一萬公斤玫瑰鮮花才能提煉三四公斤的玫瑰精油。玫瑰花的采摘也非常講究,一般采摘半開放的花朵,因其含油率最高。采摘時間通常在清晨至上午十點以前,下午的含油量低,陰天比晴天的產油量高。而且玫瑰花的香味濃鬱甜醇,柔和持久,因此市場價格十分昂貴。500克玫瑰精油大約值750克黃金,可說是貴如黃金了。隻消兩粒玫瑰精油就能兌出一升香味濃烈的玫瑰香水了。此外,玫瑰花還可糖漬,經發酵製成玫瑰醬,或作為糖果糕點的芳香原料。玫瑰花還可製成玫瑰酒、玫瑰花茶。其花蕾及根可入藥,有理氣、活血和收斂的功效。
薔薇與月季、玫瑰有所不同,月季和玫瑰都是直立灌木,而薔薇是蔓生性的,枝多細長而下垂,是三姐妹中最窈窕的。全世界共有150種薔薇,中國有60種。它分布於北溫帶及亞熱帶,中國是世界薔薇植物分布中心之一,薔薇栽培曆史十分悠久。據文獻記載,漢武帝時,宮苑中就已栽有薔薇了。薔薇在歐洲的曆史也十分悠久。它在詩人的詩和遊吟者的歌中,一直象征著純潔無瑕的女性和神秘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