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植物對人類的貢獻(4)(2 / 2)

鬱金香。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這個國家每年出口大量的鬱金香花到世界各地。鬱金香成為荷蘭最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鬱金香原產於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是土耳其人將它捧為花仙,並最早開始栽培。鬱金香一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象征,在今伊斯坦布爾的一座1561年建造的清真寺牆上,鐫刻著41種不同類型的鬱金香花圖案。

鬱金香屬百合科鬱金香屬植物。全世界約有一百種,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卵形鱗莖。葉基出,三至四枚,呈披針形,淺藍綠色,稍帶粉白色。每年春初抽花莖,高20~50厘米,頂端開一花,杯狀,大而美麗,花瓣六枚,兩列狀,有黃、白、紅或紫紅各色,有時具條紋和斑點,或為重瓣。鬱金香的拉丁學名是世界偉大的植物學家林奈為了紀念瑞典博物學家康納德·格斯納而命名的。1559年,康納德·格斯納提到他在德國的Augsburg看到有鬱金香,並描繪說是一朵碩大的紅花,像紅百合。兩年後即1561年,康納德在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歐洲鬱金香形態描述的文章。兩個世紀後,林奈出於對康納德所作貢獻的感謝,將鬱金香定名為Tulipgesneriana。

園藝愛好者們將它進行雜交栽培。今天世界上已有4000多種鬱金香品種,有15個類型,如單瓣、旱重瓣、喇叭型、百合型、鸚鵡型、孟德爾雜交型、達爾文雜種及晚重瓣型等。在18和19世紀,經過雜交後的鬱金香顯得越來越有魅力了。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則幻想有黑色的鬱金香,並專門以“黑鬱金香”為名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如今,大仲馬的這一幻想已基本成為現實。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精心培育,已栽培出幾乎是黑色的鬱金香了。

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鬱金香種植地。1991年,荷蘭鬱金香的產量已達30億株(平均地球上每二人就有一支鬱金香花),占全世界總量的80%。如今,鬱金香花開遍了世界每個角落。鬱金香花為荷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成為荷蘭民族的新象征。人們隻要一提起風車和鬱金香,就會聯想到這個在遙遠歐洲的風情萬種的美麗國家——荷蘭。

杜鵑花。杜鵑花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一。全世界杜鵑花種數約有890種,而在中國就有570多種,占全世界種數的64%。因此,中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布中心。

杜鵑花多數為常綠灌木;葉互生,葉緣光滑或有鋸齒;花通常為鍾狀或漏鬥狀,常簇生於枝頂;常見花色有白、黃、粉紅和鮮紅等。由於杜鵑花的葉和花極具觀賞價值,因此,它成為著名的觀賞植物。在世界範圍內杜鵑花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山區,而絕大部分在亞洲。在我國,以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廣西和廣東一帶分布最集中,尤其是橫斷山脈地區,被稱為“世界杜鵑花的天然花園”和“杜鵑花的王國”。

我國杜鵑花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美麗多姿。至近代,中國的杜鵑花開始引起西方人的注目,西方各國相繼派人到我國收集杜鵑花,帶回去引種栽培。目前,西方的杜鵑花有:雲錦杜鵑、雜色杜鵑、絹毛杜鵑、似血杜鵑、腋花杜鵑、大樹杜鵑、奪目杜鵑、朱紅大杜鵑、火紅杜鵑、乳黃杜鵑、黑紅杜鵑、粉紫矮杜鵑等。1981年,我國植物學家馮國楣先生經過20年的努力,在雲南省騰衝海拔2400米的高黎貢山上的密林深處找到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杜鵑花,它們約有十株,最大一株高25米,基部直徑達3.07米,樹齡約500年,冠幅60平方米,可稱為當今世界杜鵑花樹王。

近年來,在我國貴州黔西發現了一片罕見的“百裏杜鵑”奇觀,這片原生的杜鵑林帶寬2~3公裏,長50餘公裏,麵積達120平方公裏,有20多種顏色不同的杜鵑花。每至春天,滿山遍野的豔麗花朵,成為杜鵑花的海洋,如紅雲片片,似脂粉團團,真可謂江山美麗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