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怎樣防止“睡醒周期”的影響?(1 / 1)

人的晝夜節律是人體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的表現。節律具有高度的時間順序,一旦擾亂便易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亂,影響大腦的工作效率。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生物鍾”現象。在晝夜節律中,有一段是“睡醒周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周期是在清晨4點和下午4點。人體處在“睡醒周期”時,生理曲線正處在最低潮段。此時,人體的血液循環、肺的通氣量減少,血氧飽和量降低,人的免疫係統也處在一種休眠狀態,人的神經係統也處在一種半麻木消極反射的狀態中。此時,人的體力和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靈敏度和應變能力都不佳,在這種狀態下駕車比較容易出事。

事故統計證明了這一點,因開車睡覺造成交通事故的多發生在淩晨4點和下午4點。所以這段時間是“睡醒周期”,是對駕駛員行車的禁忌期,若非要在這段時間內駕車就應格外注意。要防止“睡醒周期”生理曲線降低,必須注意消除疲勞,避免長時間駕車進入“睡醒周期”。在此時間段內,駕駛員若感到體力不支,應停車休息,待周期過後,精神恢複再駕車。如果要經常在“睡醒周期”時駕車,可采用改變睡眠時間的方法來調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