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上被人類記錄過的物種大約有175萬個,實際上存在的物種可能達500萬到1億個,然而,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經存活過40億種動植物,可見在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物種出局了。這是因為進化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偉大,其實,這是生命進行的各種嚐試而已。隨著“試驗”的結束,失敗品被大自然淘汰,當然,幸存者也依舊要養精蓄銳,以應對下一次“試驗”。
“遲早都會滅絕的……”不少古生物學家對現在那些極端環保主義者都很不以為然,並經常說這麼一句話。環保固然重要,可以盡量保護物種,不要讓它們在不該滅絕的時候滅絕,但一旦走上極端,則是另外一回事。極端環保主義者那些過剩的精力,其實可以用在另外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扶貧……而如果是為了讓自己擠進“小資”行列,去為了反對穿皮草而裸奔,那就沒必要了。
包括人類在內,物種都有一個誕生到滅絕的過程。目前,地球上被人類記錄過的物種大約有175萬個,實際上存在的物種可能達500萬到1億個,然而,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經存活過40億種動植物,可見在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物種出局了。這是因為進化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偉大,其實,這是生命進行的各種嚐試而已。隨著“試驗”的結束,失敗品被大自然淘汰,當然,幸存者也依舊要養精蓄銳,以應對下一次“試驗”。
生物的滅絕又分兩種,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物種數量的長期穩定與短期劇變總是相互交替的,滅絕以不同的規模出現。在穩定期內,平均新生率遠遠大於平均滅絕率,總的平均滅絕率總是維持在一個低水平上,這種低水平滅絕被稱作常規滅絕或稱背景滅絕(意為每天都在發生,而不被我們重視的滅絕);與此相對應,在劇變期,許多生物門類在短期內大量滅絕,生物進化進程突然中斷,使滅絕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則降得很低,這種大規模的滅絕叫做集群滅絕或大滅絕。
雖然想到人類也會滅絕,感覺總是不好,但此是自然規律。而且,自從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的生命進化並非一帆風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隻有微生物和細菌,這一現象一直維持到距今約5.3億年的早寒武世。
在寒武紀,多細胞動物突發性地在海洋中出現。據統計,自寒武紀以來,明顯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了15次,其中有5次影響遍及全球,分別是奧陶紀·誌留紀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門期之交、二疊紀·三疊紀之交、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和白堊紀·第三紀之交。但這些滅絕的原因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也說不好,這5次大滅絕如果任選其一再重演一次,人類是不是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