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後天”(1 / 1)

北大西洋洋流停止流動,幾天之內。南北極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罕見的飄雪出現在印度,雹災重創日本東京,龍卷風橫掃美國洛杉磯,大水排山倒海般地衝入紐約市……這是電影《後天》的場景,營造了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劇變,帶來嚴重的自然災難,而古生代的2次大滅絕就有點類似於這個場景。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的晚奧陶世,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這一時期大多數生物的機體是軟體組織,形成化石的幾率很小,隻有那些具有殼或硬組織的動物才留下了比較多的線索,因而我們無法弄清楚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都有哪些物種受到了影響。據估計,大約有100個科的生物滅絕了,在屬種級別上滅絕率更高,如腕足類屬的滅絕率為60%,種的滅絕率可達85%。此次滅絕事件對低緯度熱帶地區生物的影響較大,而對高緯度地區和深水區生物的影響相對較小。

備受人民群眾喜愛的三葉蟲就在這次滅絕中元氣大傷的,此後再也無法恢複以前的繁榮。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全球氣候變冷所致。

在大約4.4億年前,現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彙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厚的積冰——奧陶紀正是這種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了流水,海平麵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壞了,導致了物種大滅絕。

第二次大滅絕,發生在距今約3.65億年的晚泥盆世,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此次,海洋生物遭到重創。經過這次滅絕,70%的物種消失了,滅絕的科占當時科總數的30%,滅絕的海生動物達70多科,其滅絕情況可能比陸生生物更為嚴重。這次滅絕事件的時間範圍較寬,規模較大,受影響的門類也多。當時淺海的珊瑚幾乎全部滅絕,深海珊瑚也部分滅絕,層孔蟲幾乎全部消失,竹節石全部滅亡,浮遊植物的滅絕率也達90%以上,腕足動物中有3大類滅絕。

對於這次滅絕的起因我們知之甚少,可能是5次大滅絕中我們最無頭緒的一宗謎案。唯一的線索是,此次大滅絕中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生活在暖水中的物種,因此很多古生物學家認為造成這次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是一次與奧陶紀末相似的全球變冷事件。同時還有跡象顯示,當時比較淺的水域裏氧氣含量也詭異地下降。次大滅絕,則無情地將恐龍從地球上抹去,這也是最令人熟知的一次大滅絕,自然就有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假說,我們將逐一介紹,到底是什麼原因,就請您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