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也FUSION
美食
作者:JOJO
一提起日本料理,人們的第一印像除了原料要求新鮮、擺盤講究精致、口味追求本原,再加上份量的“秀氣”……似乎,怎麼也不會和“FUSION”這樣的字眼產生關聯。一來,曆史上的日本基本就是一個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除了北海道有極少數土著的阿伊努人,以及近代被他們吞並的琉球國人),文化的單一,自然缺少了FUSION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麵,日本人天生有著一股子做事認真的勁兒,特別忠於傳統,擅於傳承,很多東西,不會輕易改變,一如飲食文化——在中國已經失傳千年的“抹茶”,傳入日本後居然發揚光大,而且和唐宋史籍中的記載,幾乎不差毫分。
不過,畢竟已經進入21世紀了,國際融合是一個誰都無法回避的潮流,更何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崛起的日本在國際社會還曾經有過那樣一段如日中天的日子,所以FUSION其實在所難免。位於香港熱鬧熙攘的太古廣場的日本料理“ROKA”餐廳,是這一家弘揚“爐端燒”文化的餐廳。爐端燒我們曾經介紹過,起源於仙台地區的漁民在海灘上就地烹煮漁獲的古老傳統,那麼,且看ROKA是如何在堅持傳統的同時,生動演繹FUSION的。
餐廳名稱中的“RO”,意思為舒適之所或聚會地方,讓人們從容享受佳肴美饌;“KA”則解釋為燃燒的火焰,象征著餐廳的洋溢好客及充滿活力的氣氛。餐廳的開放式爐端燒烤爐置於餐廳中央,四周環伺食客;選用上等肉類、家禽、海鮮及時令蔬菜,配合馳名的醬汁,為賓客精心炮製並送上多款炭燒美饌。此外,更是香港少數堅持使用日式傳統“備長炭”(Binchotan,一種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傳統木炭,主要由烏岡櫟等硬質木材高溫燒製而成,質地細膩,火力強勁,被廣泛用於燒烤料理)的日本料理之一,讓客人吃得更健康。
傳統的“爐端燒”,漁民們常常是現捕現烹,所有的食材基本上不加醃製,隻作簡單調味,所有的調料加起來,也無非就是海鹽和胡椒,所以雖然新鮮,卻難免流於單調;而ROKA餐廳則相信,選用最新鮮的食材,配搭上不同的配料及調味,才是最完美的配搭,那樣更可以令口感更豐富,使不同的口味的食客也會喜愛。法式大餐、韓國料理,以及香港本土粵菜中的醬料,在ROKA都等到了廣泛的使用;甚至在食材的選擇上,也不隻局限於日本一國,而是放眼全球,來自澳洲、新西蘭的優質牛羊肉、阿拉斯加的帝王蟹等等,也被用於“爐端燒”的製作,創作出不一樣的日式料理。這一切可謂深得FUSION FOOD之精髓。
( 精選什錦刺身是餐廳的招牌菜之一,選用各種時令海鮮,其中多是日式海鮮刺身的代表品種,如三文魚、金槍魚、比目魚、章魚、鮮蝦、鮮貝等等配上醬油和芥末,有的肉質細嫩,大有入口即化之感;有的肉質柔韌,口感彈滑;但是無一不新鮮,淡淡的海腥味之下,是海鮮特有的、微微甜回的味道,令人胃口大開。)
說到Gyoza這個東西,一聽發音你可能就覺得很熟稔,端上桌之後更是懸念絕無——沒錯,它就是源自中國的餃子,Gyoza,不過是用日語來拚寫的“餃子”的發音罷了。這是ROKA的鱈魚蝦餃,其實不管是魚肉餃還是蝦餃,在中國都不算稀罕,到了日本這個四麵環海的島國,就地取材用點魚肉蝦肉的,更不足為奇。奇的是這份煎餃的造型,每個餃子都故意露一隻蝦尾在外麵,這大概是日本人一絲不苟的個性體現了,不知道是要讓各位食客一眼就知道餃子裏麵的內容,還是想展現餃子的新鮮,剛有活蝦鑽進去,連尾巴還露在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