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互聯互通
特別策劃
近期以來,無論是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還是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第十七次中國與東盟(10+1)、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及第九屆東亞峰會上,“互聯互通”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它成為亞太地區合作中最重要的優先領域。中國提出的東亞互聯互通的主張和配套的經濟發展計劃,如“一帶一路”戰略和高達400億的絲路發展基金更讓外界對中國的東亞戰略乃至東亞整體發展的未來充滿期待。
互聯互通是亞太區域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是亞洲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引擎,它順應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這兩大世界潮流,力圖整合亞洲資源、亞洲製造等多方麵競爭優勢,服務於發展亞洲價值、亞洲創造、亞洲投資、亞洲市場,致力於在新時期培育亞洲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多年來,亞洲地區在互聯互通方麵做出了積極探索,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東亞一體化發展相對緩慢,當前東亞經濟一體化總體上還處於一體化合作的初級階段,遠未完成製度化建設的過程,推進互聯互通需要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適應亞洲發展的新型區域合作機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基礎,是中國全新對外經濟開放格局塑造的重要戰略支點。中國不但是亞洲互聯互通的倡議者,還將成為實實在在的重要貢獻者。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互聯互通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服務,而這正是互聯互通的瓶頸和薄弱環節。解讀中國方案背後的外交理念、區域合作思想及其時代價值必要、重要而又備受關注。
亞洲國家具有廣泛的共性,差異也很明顯。這是推動亞洲區域一體化不可逾越的現實基礎。區域核心國家引領作用的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然,東亞的一體化從來都不單純是區域內國家的事情。域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影響不容低估。隨著大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調整以及東亞各國對於東亞互聯互通的期望值發生變化,實現東亞互聯互通的理想和東亞發展的現實之間還存在很大落差。
那麼,如何解讀中國的東亞互聯互通戰略?亞洲國家間究竟應該怎樣求同存異(如中印關係、中日關係等),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共建亞洲發展和命運共同體?東亞一體化與歐洲一體化存在哪些差異,通過比較將獲得哪些有益啟示?東亞互聯互通中的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阻力有哪些?日本在亞太區域合作中呈現出怎樣的政策和角色演變?美國的東亞戰略調整及其對東亞一體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威脅論”在東亞的表現是什麼,中國如何應對?等等,這些都是東亞互聯互通建設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基於此,本期策劃邀請學界專家深入探討,以期為東亞互聯互通的成功推進解惑答疑、貢獻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