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中國提出的東亞互聯互通戰略正是新一代大國對地區發展的責任意識的體現。中國不僅成為當今東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出資人之一,而且也是最大的智慧貢獻者之一。向東亞地區輸出中國的發展經驗,與東亞國家分享經濟增長經驗,以便相互借鑒和學習正在成為中國關注地區經濟增長的另一做法。
—趙江林
由於東亞各國政治體製、經濟實力、文化傳統都具有很大差異,走向東亞共同體的進程必將是一個漸進、漫長的過程。然而,東亞各國都認識到,推動區域合作、逐漸走向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其在21世紀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必由之路,而互聯互通戰略則是推動東亞一體化的現實路徑和強勁動力。
—邵 峰
要真正實現互聯互通,首先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願意提供公共物品與承擔責任,創新融資模式,解決資金缺口。同時建立政府、私營部門、國際機構、行業協會等廣泛參與的夥伴關係。隨著互聯互通的逐步實現,各成員國將通過搭乘中國發展這輛順風車,最終實現亞太和平、穩定、發展和共同繁榮,確保區域經濟一體化向更高一個層次目標進軍。
—劉 鳴
日本亞洲區域合作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與日本的亞洲觀有密切關係,而日本人的中國觀是決定其亞洲觀的決定性因素。日本既不缺少區域合作的理論,更不缺少區域合作的實踐,問題的關鍵是日本的態度與目的。不同的政黨,或者說相同政黨而不同的領導人之間,其亞洲觀以及推行的亞洲戰略與政策有明顯差異。
—王 屏
互聯互通是亞洲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引擎,它順應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這兩大世界潮流,力圖整合亞洲資源、亞洲製造等多方麵競爭優勢,服務於發展亞洲價值、亞洲創造、亞洲投資、亞洲市場,致力於在新時期培育亞洲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得到了諸多亞洲國家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
—田 豐 任 琳
美國東亞戰略調整的總體目標是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但由於它在該地區擴大軍事存在,鞏固傳統同盟關係,強化對中國的戰略防範,在東亞國家中引起了各種反應,二者之間的互動給東亞局勢帶來一定程度的動蕩,並進而對東亞的一體化進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劉得手
西方國際輿論炒作的各種“威脅論”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的排異性、排它性反映。這些表現實質反映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態度,即對發展中的非資本主義國家的敵視和排斥。他們認為凡是有實力的非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升發展一定會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的穩定和地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威脅”。
—張曆曆 張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