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監興安(2 / 2)

“罷了,都起來吧。”

郭太監很滿意對方對自己的恭敬,口中卻道:“你們是宣府的兵,可不是咱大同的兵,咱家可不敢受你們這禮,若是讓葛公公知道了,指不定要說咱家不把他放在眼裏呢。”說話時,語氣明顯酸溜溜的。

郭太監口中的葛公公指的是宣府鎮守太監葛全,此人是宮中另一大佬——司禮秉筆太監興安的人。

興安據說是交趾貴族後裔,永樂五年英國公張輔征交趾時其不過才十八歲,因為幼時受過中華文化教育,通文義,出身又高貴,故被張輔看中,命人將其閹割後帶回宮中。(PS:由此可見出身好,有學識被人賞識不一定就是好事,各位書友可要引以為戒,嘿嘿)

宣德元年,興安升尚寶監長隨奉禦,當年王景弘下西洋歸來,所攜帶回來的寶貨就是由他驗收的,其後因辦差得力,深得宣宗賞識,將其派往蘇、鬆、揚、泰各州清理鹽法,兼選軍士,並清理地方的疑案,由於諸事處置得當,回朝後被晉升為尚寶監左少監,不久又升尚寶監太監,賜給蟒龍服,歲給廩祿。

當今天子登基後,興安又於正統九年晉司禮秉筆太監,成了宮中除王振、金英後的又一大佬。年初,興安曾與內閣大學士王文同審刑部、都察院重囚,開了大明開國以來以司禮太監主持三法司會審的先例,不可謂聖眷不隆。

而那葛全卻是資曆淺薄得多,其是宣德三年自個淨身入的宮,因入宮時已二十多歲,年紀偏大,故沒法入內書堂學習,本身又是個不識字的粗人,自然得不到大太監們的賞識,整個宣德朝都隻是在都知監當一個掃宮門的小黃門,不受待見也無人理會。(其人生經曆和魏公公倒是頗相似)

當今皇帝登基後,也不知這葛全走的什麼門路,忽然就拜入到興安門下了,然後靠著其小聰明加上辦事勤快,竟時來運轉得了興安賞識,十幾年提拔下來也成了出鎮一方的鎮守太監,這等際遇當真是可遇可不求,也著實讓宮裏不少人看不過眼,其中就包括郭敬。

郭敬是曆經四朝,苦熬資曆才得了個內官監少監,就這還險些被人擠了下去,若不是抱了王振這條大腿,大同鎮守太監這等高位根本和他就無緣,因此對葛全這飛速往上爬的後晉太監自然是看不上眼,加上王振和興安、金英等司禮太監也不對付,大同和宣府又一直明爭暗鬥相較個高低,言語中自然也就不會對葛全有什麼好感了。

當然,這些大太監之間的隱私事情,陸清和周雲義這等小人物肯定是不知道的,眾人隻是覺得郭太監說話好像不對勁,但怎麼個不對勁,卻不是他們能想出來的。

周雲義起身後,對堂堂大同鎮守太監出現在這荒郊野外十分的奇怪,卻不好查問,看了眼那卸在地上的車板,遲疑了下,開口道:“公公這是?”

郭太監卻沒有接對方這個話,而是不滿道:“你們怎讓那馬賊逃走的?”

“回郭公公話,這些賊子並不是普通馬賊,而是北邊潛進來的韃虜,卑職擔心他們另有後援,故不敢輕易追擊,以免被埋伏。”

雖百般不情願對一個閹人如此恭敬,但周雲義還是盡可能的表現足夠規矩,以免得罪這閹人。他身後的四個夜不收漢子對宮中的閹人也是同樣沒有好感,可是這會也隻能跟什長周雲義一樣憋著,一點不滿都不敢表現出來的。

陸清一直在旁邊觀察這幾個夜不收漢子,起先他以為這些漢子能在黑夜之中張弓搭箭,又做到箭無虛發,端得個個都是了不起的高手,但這會卻發現這幾個夜不收漢子背負的並不是弓,而是弩。

“北邊的韃虜?”聽了周雲義的話,郭太監臉色一變,失聲道:“阿剌率軍打進宣府了?”

“這倒沒有。”周雲義搖了搖頭,繼而很是自豪道:“有我家楊大帥坐鎮宣府,韃子哪敢輕易來犯!”

哼!

郭太監暗哼一聲,瞄了眼周雲義,尖刻道:“既然韃子怕了你家楊大帥,那這些韃子又是怎麼潛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