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從囚車上下來的陸清和郭太監,周雲義等人也是有些驚訝,那日在永嘉所他們見這二人被楊都司扣下後,都道這二人定然要被送往禦前問罪,卻沒想到這二人竟然被送到了獨石堡來。
都司大人怎麼把人押到了這裏?
周雲義和四個手下驚訝之後都覺奇怪,畢竟這二人一個是鎮守大同的中官,一個是天子的錦衣親軍,身份特殊,雖是犯的棄守脫逃大罪,但真要治罪卻仍要天子禦斷,楊大人雖是正二品的萬全都司,但也無權擅自處置中官和親軍,卻不知都司大人為何不將人送給皇帝處置,反而押來了獨石堡,這可真是奇怪了。
奇怪歸奇怪,同情卻是沒有的,周雲義等人這會可沒有初見郭太監時的敬畏了,反而是一個個不恥,看著郭太監和陸清都是鄙視。
幾人本就是大老粗,書讀得少,又是吃得刀口飯,今日不知明日事,平日最大的樂子除了喝酒找女人,就是到茶館裏聽說書的說上那麼一段。
自打羅貫中和施耐庵那兩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大明朝流傳開來,成了茶館說書必備書目後,這太監的形象在民間大壞,前者有個十常侍,後者有個長胡子的童貫,一個個都是壞得屁股流膿的壞蛋。
說書的先生在說書之餘,更是說得明白,不管哪朝,那宮中沒鳥的太監就沒一個好人,一個個都是蒙弊皇上,禍國殃民的奸賊,全拖出來殺了肯定有冤枉,但隔一個殺一個卻保準沒漏!
在說書先生年複一年的“太監有害”說的浸濡下,又出於對跨下沒鳥之輩的歧視,周雲義等邊軍普通士卒自然不會對宮中的宦官有什麼好感。
不過本朝自太祖高皇帝建國以來,便愛用太監出鎮地方,軍中也經常派遣監軍太監,宮中更是有司禮監主持批紅一事,這就使得太監這兩個字在民間雖然仍是形象不好,可在朝廷和軍中卻是有威望得緊,權勢和地位甚至還在王侯之上,一般邊軍小卒在鎮守太監麵前還是得仰望的。
故周雲義等人雖心中對郭太監沒有好感,但那天晚上卻還是出於對太監習慣的敬畏,雖不知郭敬底細仍是恭恭敬敬的願意聽侯差遣。即便他們那個時候知道郭太監是從大同偷偷跑出來,身上背了擅離職守之地的死罪,他們也不敢拿繩子綁人,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膽量,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這個資格。
萬全都司境內敢讓人扣下郭太監的,除了楊俊也找不到第二個人!
正二品都指揮使司和邊軍小卒的見識區別可是天與地之差。
看著郭太監衣衫襤褸,在那站立不安的模樣,周雲義等人皆是慶幸,幸好都司大人及時扣下這個閹賊,要不然被他跑到皇帝身邊去肯定要搬弄是非,指不定黑白顛倒,誣陷多少為國捐軀的將士呢。
活該今日這般,他日殺頭絕不冤枉!
.........
施大勇沒有注意周雲義等人,也沒法注意,獨石堡現在紮著上萬人馬,人進人出的,他一個小小總旗又能認得哪個。
惦著趕緊去找上官把差事交接了,便吩咐一眾手下士兵道:“你們把人看好了,我去把差事卸了,等會要是得空,我請弟兄們喝酒。”
獨石堡雖是鎮堡,但也有幾處酒鋪、商鋪在邊牆這邊開著,多是堡中的軍官開的,除了賺堡中士兵的餉錢,還賺那常從獨石堡出口的商隊錢財,有時口外有膽大的蒙古人拿著錢財來也照樣接待。
不過現在外麵的蒙古人可不敢進堡來喝酒了,就是他們敢來,堡子也不敢把他們放進來,那些出口的商人也早就沒了影,還好這幾天開平衛和萬全那邊來了不少人,生意倒比以前要興隆許多,樂得那些軍官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