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獨石前線(1 / 2)

開平衛,君子堡,被囚第四天。

蹲在囚車上的郭太監掐著手指算了算,告訴陸清今天是七月二十三日,如果沒有意外,禦駕現在應該到了宣府。

陸清沒有回應郭太監,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命,而不是去關心十幾天後會發生的土木堡之變。

十幾萬大軍被一舉葬送固然慘烈,皇帝被俘固然恥辱,可他現在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又能做什麼?所謂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眼下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最要緊。

不能挽大局救國家,也就隻能獨善其身了。

前後心態變化這麼大,也不能怪陸清,因為他發現自己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變中已經變得根本不重要,甚至連一點改變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楊俊並沒有將他們送到宣府鎮城所在的宣化城交給楊洪,也沒有將他們扣在大軍前往大同必經的萬全都司境內,更沒有將他們押送禦前,而是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竟命人將他們押到了開平衛,押到了這長城邊上馬連山口的君子堡!

且聽那些負責押送的邊軍口氣,君子堡還不是最終的目的地,最終目的地是距君子堡三十多裏的獨石堡,那裏現在正被瓦剌知院阿剌率領的兵馬攻打,是前線。

在此之前的二十一日,楊俊率領從萬全左衛緊急征調的3000名士兵已經趕往獨石堡,從押送士兵和每日來回不斷傳遞消息的驛卒攀談中,陸清多少聽到了一些前線戰況。

........

阿剌軍是十九日突然發動進攻的,其部兵分三路分別攻擊獨石、赤城、龍門三堡,攻打赤城的是其長子紮那,攻打龍門的是其弟弟呼巴日,而其本人則率本部攻打獨石。

因之前阿剌部一直在牆外遊蕩,沒有任何進攻邊牆的跡象,加之阿剌其人雖跟隨也先父子幾十年,為也先父子統一瓦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如何對待鄰居大明帝國關係上,他卻和也先持相反意見,認為應當與大明親善而不是為敵。

如此一個親明的瓦剌首領率領人馬來到邊牆外,且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不會攻打邊牆的態度,所以沿邊各堡明軍守將都不認為阿剌會真的寇邊,其在邊牆外不過是虛應也先而矣,等到也先退兵之後他自然也會退兵,故而各堡對阿剌部警惕不夠,以致阿剌部突然發動進攻時,各堡均是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好在阿剌軍缺乏攻城器械,各堡雖損失慘重,但一時半會阿剌也打不進來,畢竟他本錢有限,不可能硬是拿人命砸開一道通往大明內地的道路來,那樣做的話,倒黴的固然是大明,可得利也不會是他阿剌,隻能是早就對阿剌不滿的也先。

此次也先決定攻打大明,事前瓦剌內部也是一片反對聲,可汗脫脫不花就反對與大明開戰,阿剌向來親明,自然也不讚成和大明這個龐大帝國開戰。

瓦剌不是大元,也不是當年的韃靼,以控弦不到十萬之士去挑戰擁兵百萬的大明,這是瘋子才會幹的事!

偏偏也先就是這個瘋子,這個瘋子還是瓦剌最有權勢,最有威望,最能打的人!

也先已經習慣說一不二,他之所以通知各首領前來開會,不是征詢他們是否可以開戰,而是要他們跟隨出戰的!

誰不願出兵,我就先出兵打誰!

在也先的恐嚇下,可汗脫脫不花第一個屈服,他本就是也先父子控製的傀儡,若不是他身上這塊黃金家族的招牌還能對草原上的蒙古人起到一點作用,怕早就被也先一刀宰了。

可汗都屈服了,阿剌又深知也先厲害,自然也不敢挑戰他的權威當這個試刀石,無奈之下也隻能同意進攻大明。

出先出兵後,阿剌便與脫脫不花一個在遼東發起進攻,一個在宣府發起進攻,可這“進攻”了也有一個多月了,遼東、宣府的明軍卻始終沒有向明國朝廷告急過,而也先那邊也遲遲沒有收到這兩路兵馬成功突入長城的捷報,更沒有收到這兩路兵馬和明軍有過任何戰鬥的報告,哪怕是小規模的遊騎戰鬥都沒有。

遊而不擊,大明正統十四年的宣府和遼東邊境,瓦剌的兩支軍隊才是真正做到了這四個字。

脫脫不花和阿剌打得什麼主意,也先心知肚明,不過他也不惱,也惱不了,因為不管脫脫不花在耍什麼花樣,他始終是瓦剌名義上的大汗,人又在遼東,鞭長莫及,況自己眼下還沒有取而代之的念頭,所以且讓他在遼東裝模作樣。雖說沒有實質戰果,可畢竟也牽製住了明國的遼東兵馬,至於阿剌,他不肯打,那就我來打吧,等到我打敗了明國軍隊,你自然也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