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獨石前線(2 / 2)

陽和口一戰,也先以兩萬騎兵重創明軍四萬精銳,戰報傳來,阿剌傻眼了,整個人在信使麵前竟然顫抖起來,他不敢相信他一直以為的強大明軍竟然會如此不堪一擊!

送走信使後,阿剌召開了緊急會議,會後,阿剌軍便立即向宣府發動進攻,沒有任何猶豫,更沒有任何不滿。

親明,隻不過是害怕明軍的強大,如果明軍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強大,那麼親明就是過去式,我早就對明國的富饒眼紅了!

搶吧!

既然也先已經打通了通往明人內地的大門,那我們也得趕緊跟上去,也先吃肉,我們也得啃骨頭!

進攻吧,勇士們,打破明人的堡壘,搶他們的金子、搶他們的糧食、搶他們的女人!

............

明軍各堡守將在打退阿剌軍的第一次進攻後,立即派人快馬向宣府告急,因禦駕親征也先,且馬上就要進入宣府境內,這個時候若是宣府邊牆失守,勢必對大軍側翼形成威脅,故宣府大帥楊洪急忙調兵遣將,急命開平衛都指揮趙玫率本部兵馬增援獨石,龍門衛指揮夏忠率本部增援龍門千戶所,署保安都指揮魯宣率本部增援赤城千戶所,又令長子楊俊從萬全左衛抽兵增援防備最為薄弱的獨石。

楊洪下了死令,不論各衛損失有多嚴重,有敢丟失鎮堡放瓦剌軍進來的,上到指揮使,下到百戶,一律軍法處置!

楊洪治軍向來嚴明,在宣府威望又極高,死令一下,各衛自然不敢怠慢,一時之間,整個宣府都動員起來,北地前線烽火一片。

獨石堡本就是千戶所,雖鎮堡不如赤城和龍門堅固,但對缺乏攻城器械的瓦剌人而言,也是塊難啃的骨頭,再加上趙玫及時率領4000本衛精兵趕到,又有楊俊帶來的3000萬全左衛兵,兵力已近萬人,而據出邊打探的夜不收和俘虜的蒙古人交待,阿剌此次寇邊除了其本部外,隻有十幾個小部落相從,兵馬不到兩萬。

所以在各堡擋住了阿剌部的首輪進攻後,宣府上下普遍樂觀,就是陸清在聽到戰況後,也不認為宣府會出現如大同陽和口大敗那種情況,且也不擔心宣府會有變故,因為後世的史書從來沒有提過宣府會被瓦剌的另一支軍隊打進來。他現在擔心的隻是自己的性命,楊俊不可能沒有理由的就將他和郭太監押到前線去。

前線,可不是個好呆的地方,刀槍無眼,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下落不明”的鎮守太監和一個親軍無名小卒若是莫名其妙的死在獨石前線,恐怕沒有人會知道吧?

陸清很怕楊俊打得是這個主意,但想想似乎不必如此麻煩吧,楊俊若是真想殺他們,隨便令人找個地方坑了就是,何必押來押去,還要送到正在交戰的前線去,反正左右也沒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事情,有些奇怪。

.........

負責押送陸清和郭太監的是一個叫施大勇的總旗官,四十多歲的漢子,滿臉橫肉,看著有點像《水滸》裏描寫的那個開酒店的鄭屠。

路上陸清想從總旗官施大勇的嘴裏套話,想知道楊俊將他們送到獨石堡到底什麼用意,可是不管他如何絞盡腦汁,如何用盡手段,囚車外的施大勇都不理會他們,讓他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好在這個施總旗雖然長得凶了些,但人還算不錯,並不曾對陸清和郭太監有過打罵,除了不理會他們之外,其他各方麵倒也算照顧,想來楊俊之前可能吩咐過什麼。

馬連山口是開平衛境內的馬營堡和君子堡通往口外的唯一要道,君子堡是宣德年間新建的,建在一個峽穀之中,夯土的內牆沒有包磚,駐著一個百戶所,至於為什麼叫君子堡,陸清不知道,問郭太監,也是搖頭不知。

許是當年主持建堡的人是個君子吧,陸清如此想道,沿邊牆內外有很多奇特的地名,先前經過金家堡時,邊牆外一地名叫太子城,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太子曾在這地方駐紮過。

在君子堡補充了幹糧和飲水後,施大勇便帶著十幾個手下繼續押著陸清和郭太監往獨石堡去,到得晚間已是到達獨石堡。

人還沒從囚車上下來,陸清就看到幾個熟人正牽著馬站在一處營房前,卻是曾救過他們性命的萬全右衛洗馬林堡左墩哨的夜不收周雲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