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監笑著離去,遠去的背影卻說不出的滄桑。
安頓好小田寅後,在夜風中獨自冷靜了會後,陸清找到宋邦德。
願意南下的和願意留下的人數已經統計出來,結果沒有太出陸清的意料,隻有84人選擇留下,其餘人則全部選擇繼續南下。
留下的人隻占明軍總數的十分之一。
人各有誌,或者說人各有智,陸清犯傻卻不代表這幫明軍都跟他一樣犯傻,這世上願意為一幫非親非故的女人將自己也陷入絕地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珍惜自己的性命多一點,況且南下還能謀一份親軍的錦繡前程,留下除了送命還能撈到什麼?
兩相一比較,利弊一權衡,如何選擇自是再清楚不過。
那84個選擇留下的也真是難為他們了,不知是作何考慮非要陪陸清留在這裏等死。
英雄乎?傻子乎?
誰知道呢。
........
宋邦德還想再勸勸陸清,畢竟隻有84個人願意跟他留下,這點人手是根本無法守住金家莊堡這個千戶所的,一旦瓦剌人打過來,到時鐵定是堡陷人亡。
林小旗和吉小旗也你一言我一語的勸陸清再考慮考慮,離天亮還有兩個時辰,改變主意還來得及。
陸清卻婉拒了他們的好意,隻要宋邦德將留下的人名單拿給他看,宋邦德無奈之下便也由他去了,示意林小旗將名單遞給陸清。
這份名單是林小旗登錄的,上麵的人名是用繁體字書寫,有一些字陸清看得很是吃力,但勉強也能看懂。為了方便陸清熟悉這些留下的人,林小旗還特意在每個人名後麵注明了他們來自何處。
84人中有一多半是萬全左衛的兵,餘下的則大多屬開平衛,萬全右衛此次赴援獨石堡的隻是軍中抽調的夜不收,因此人數並不多,而選擇留下的同樣也不多,隻有12人,隻占隊伍中夜不收人數的三分之一。
12人中,蔣通、樊若、鄭秀三人的名字赫然在冊,但陸清卻沒有看到周雲義和張慶的名字。
不在名冊便表示人家不願意留下,陸清對此沒有什麼好說,但總是有點遺憾,因為他一直認為周雲義這個重情義的夜不收小旗會選擇陪自己留下,但卻沒有想到他最終選擇的卻是南下。
遺憾之餘,陸清也隻能用人各有誌來寬解自己。
宋邦德和林小旗他們商議後,給陸清留了30匹馬,另外將繳獲的瓦剌人的馬刀也留了84把下來,分發的錢財中那些不好帶走的也全部留給了陸清,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
天終於亮了,南下的、留下的都知道這或許是他們的最後一麵,因此氣氛還是很沉重的。
一群群明軍從各個方向聚攏到堡門處,有互道珍重的,也有相互擁抱的,但也不乏暗罵留下的人傻的。
女人們發現了明軍出堡的舉動,她們很是驚慌,以為陸清欺騙了她們,這些明軍還是要將她們拋棄,但在看到陸清始終站在那裏沒有走時,她們或多或少的安定了下來,但一雙眼睛卻都是死死的盯著陸清,唯恐他突然抬腳離開。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軍出堡南下,女人們意識到什麼,開始慌亂起來,但卻沒有人因此而哭叫著再去投河,因為她們看到陸清仍然屹立在那。
........
“陸兄弟,後會有期!”
“各位,一路順風!”
簡單的客套之後,宋邦德他們一一翻身上馬,衝陸清拱了拱手後打馬奔出了堡外。
車軸的咯吱聲中,郭太監乘坐的馬車緩緩的停在了陸清的麵前,車廂裏,小田寅探出腦袋看了眼陸清後,輕聲說道:“陸叔叔,郭公公讓我問你,你還有什麼話要對他說的嗎?若是有,趕緊說,不然他老人家就走了。”
陸清看了眼車廂,郭太監閉著眼睛坐在那裏,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公公。”
陸清上前低聲叫了一聲,郭太監微微抬眼,嗯了一聲以示自己正聽著。
陸清張嘴要說什麼,但總覺喉嚨裏有什麼堵著,哽咽難以開口。
車內的郭太監覺察到陸清的心緒,暗自歎口氣後,故作不耐煩的揮了揮手,道:“後生,有什麼話要對咱家說的,你就趕緊吧,咱家可急著上路呢。”
“是,公公。”
陸清吸了口氣,正色道:“陸清沒有其他的話要與公公說,陸清隻求公公見到王振王公公後,還請公公將阿剌部可能切斷大軍歸京之路之事告訴王公公,請他老人家無論如何也要勸說皇上不可從居庸關回京。”
郭太監沒想到陸清最後要對自己說的仍是這事,一時有些驚訝:“後生,你真就那麼肯定阿剌東向就一定是衝大軍去的?萬一事實並非如你所說,咱家隨便向王公公進言,豈不是誤了大事?”
陸清很肯定的道:“公公,我不知道如何跟你解釋,但我敢肯定阿剌部東向一定是衝大軍去的!”說完,又道,“我知公公並不相信我的推測,但世上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事情真被我猜中,那有什麼後果,恐怕公公比我更清楚。公公自己也說過,這世上人心最難測啊!...為免聖駕受驚,大軍歸京還是另擇道路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