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春風送暖入屠蘇(1 / 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婦孺皆知的王安石的元日詩。“春風送暖入屠蘇”,是說春風萬裏送暖歸,屠蘇酒喝得人們其樂也融融。

我國飲屠蘇酒的曆史很悠久。東漢崔實的《四民月令》即有“元旦飲屠蘇酒”的記載。飲法很有講究:年少者先飲,年長者後飲,最老者最後飲。這與傳統的尊老愛幼、長幼有序,頗不相符,可謂次序完全顛倒了。如何解釋這種飲酒禮?宋人莊季裕說:“如歲盞屠蘇酒,自小飲至大,老人最後,所餘惟多,則亦有貪婪之意。”(《雞肋編》卷中)這種解釋,大煞風景,與實際風馬牛不相及也。據《時鏡新書》記載:“晉海西令問董勳曰:正旦飲酒先從小者,何也?勳曰:俗以少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原來,是以得歲、失歲為序,這是多麼合理,並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嗬!這在許多詩人的大作中,均有描述。劉夢得、白樂天元日舉酒賦詩,劉雲:“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白雲:“與君同甲子,歲酒合先誰?”白樂天還有《歲酒內命酒篇》雲:“歲酒先拈辭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顧況感慨年華易逝,人生苦短,眼神裏流露著無限羨慕,把屠蘇酒讓給擁有未來的少年:“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丹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成文幹則帶著無可奈何歲月去的神情,感歎道:“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倒是蘇東坡老先生想得開,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高聲吟哦:“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堅瓠戊集》卷2)如此通達,非生性磊落、胸懷博大者不能為也。

古人如此重視屠蘇酒,此酒究為何物?這是個言人人殊的問題。有人認為,屠蘇是名醫孫思邈的庵名,故其辟疫之藥,能“屠絕鬼氣,蘇醒人”。明朝學者郎瑛認為此說“誤矣”,正確的解釋應當是:“屠蘇,本古庵名也”。還有人認為,“蘇螝,鬼名,此藥屠割鬼爽,故名。”此說太玄乎,難以置信。尚有它說,不妨存而不論。

屠蘇酒的配方是什麼?這是酒史研究者的熱門話題之一。前幾年,有位學者曾斷言,此方在中國文獻中巳失傳,隻能從日本的古籍中去查找。此言差矣!郎瑛載謂:“大黃、桔梗、白術、肉桂各一兩八錢;烏頭六錢,菝葜一兩二錢。判為散,用袋盛,以十二晦日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出藥,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向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任意。”顯然,這個記載是夠詳盡的了。陳延之《小品方》,也載有屠蘇酒的配方,且與郎瑛所述大同小異。

屠蘇酒的藥物構成及製法,都比較簡單易行,故古代才會那樣風行。建議酒廠及有興趣者,恢複生產屠蘇酒。若然,在一年一度的萬象更新的元旦,我們能夠像先輩們那樣,團團而坐,由少及老,道聲:請飲一杯屠蘇酒。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