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9.江南虎蹤夢裏尋(1 / 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的江南人很難想象,也不過是幾百年前,在這山溫水軟之地,時有老虎出沒。

明代弘治初年,浙江仁和縣鬧虎災,百姓驚恐不已,後經知縣陳榮下令獵人捕獲,才安定下來。但是,有人曾寫詩諷刺道:“虎告相公聽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真是耐人尋味。其實,古往今來的貪官,不管是穿寬衫、長袍,還是穿幹部服、西裝,無一不是比食人虎更食人虎也。正德四年(1509年),上海也曾有虎食人。(《青浦縣誌》卷29)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常熟有虎渡江北來,被人追殺,(《鹿苑閑談》)同一時期,鎮江城南大樹村出現老虎,被一位勇敢的劉家少婦用鋼叉刺傷虎目,從而保護了家中老小及村民,為詩人所歌頌。崇禎四年(1631年)冬,今上海郊區外岡的金氏宅後竹園中,有黑虎藏匿,被鄉民刺傷後,在茫茫大霧中逃去。次年,在鬆江亭林鎮,也出現過老虎,被人視為神虎。順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金山衛有白虎一隻,闖進城內,咬死守城兵四人後,揚長而去。康熙初年,在常熟福山、婁縣、鬆江城東、無錫山區,都先後出現過老虎。值得一提的是,婁縣逮到的那隻老虎是雌老虎,清初著名詩人杜治作《猛虎行》(《變雅堂文集》),借題發揮,抨擊婁縣令孟道脈“性貪而昏”,是雄老虎,真乃一針見血。

月落烏啼,物換星移。曾幾何時,江南的生態壞境,早已今非昔比。山窪水曲、叢林榛莽間的老虎,絕跡斂聲久矣。江南虎蹤夢裏尋。抖落曆史的煙塵,凝神遐想,這恐怕有幸也有不幸。不知江南人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