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西紅花
1.取樣品少許浸入水中,即可從柱頭看見有黃橙色呈直線狀下降,逐漸將水染成黃色。不呈上述現象者為假品。
2.將樣品浸入水中,用棍棒攪拌,柱頭不破碎者為真品,假品易碎斷。
3.取少許樣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碘液(或碘酒),如係真品,則不變色;假品則會變為藍色,藍黑色或紫色。
真假胖大海
胖大海又名通大海、胡大海等。該藥性微寒,有清肺利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此外還有清腸通便的功能。
胖大海為梧桐科落葉喬木植物胖大海的幹燥成熟種子。
藥材呈長橢圓形或梭形,頂端鈍圓,基部呈尖狀,長2~3厘米,直徑1~1.5厘米。表皮為棕色或深棕色,有細密的皺紋,略有光澤。外皮薄而疏鬆,容易剝離。水浸泡後,即膨脹為海綿狀,其體積為幹品的2.6~3倍,皮內的種子表麵為紅棕色或棕黑色,裏邊有肥厚的胚乳,呈暗棕色或灰棕色,內含2片子葉。氣微。
常見的假品為圓粒蘋婆。其主要性狀特征是:種子為類圓形或卵圓形,大小與胖大海近似,但表麵顏色為棕黃色,有細密的網狀紋理。有光澤,種子內無胚乳,子葉肥厚。水浸膨脹速度慢,體積為幹品的1.5~2倍,幹品振搖時有響聲。
真假牛黃
牛黃,別名:醜寶。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是我國名貴的中藥材之一。
該藥性涼、味苦,有清熱、定驚、開竅、化痰的功能。用於治療中風痰厥,神誌昏迷、小兒驚癇、口舌生瘡,咽喉腫疼,療毒等多種病症。由於天然牛黃來源緊缺,因而市場上常常出現偽造牛黃,冒充牛黃高價出售。
鑒別真假牛黃有下列幾種方法:
1.針刺法:將一小針燒紅後,刺入牛黃中,如果牛黃分裂,裂開的片呈明顯的層紋狀,其質細密酥脆,內心有白點及清香氣者,為真牛黃。若針刺後不分裂,切開內部不呈層紋,內心又無白點、無清香氣者,為假牛黃。
2.水檢法:取無色透明的杯子,裝半杯清水,將少許牛黃投入杯中,如果牛黃隻吸水潮濕而不變形者為真品,因牛黃遇水不會溶解。如果遇水迅速膨脹而分解者為假貨。
3.口嚐法:用舌尖舔牛黃後,如果味先苦而後轉甜,並有清涼感直達舌根和咽喉者為真品。若入口隻苦不甜,又無清涼感,反而有臭味或腥味者為偽品。
4.染指法:將指甲濕水後,塗上少許牛黃,指甲即變成黃色,並有清涼感透入。將牛黃擦掉後,指甲上仍留有黃色光亮,而且久久不退者為真品。若塗在指甲上既無清涼感,黃色又易擦、易退,而且無光澤者,即為偽品。
真假熊膽
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棕熊的幹燥膽囊。該藥性寒,味苦,有清熱鎮驚、解毒殺蟲等功效。
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疔痔惡瘡、目赤腫疼、小兒驚風等症。
熊膽為長卵形囊狀,上部狹細,中空而皺縮,下部膨大呈垂囊狀,大小不等,長10~20厘米。下直徑約5~10厘米,表麵呈灰黑色、黑褐色或暗棕色,有幹縮的皺褶。囊皮很薄,對光觀察,上部呈半透明狀。囊內所含幹燥膽汁,俗稱“膽仁”,為硬膏狀或不定形塊狀,顏色不一。呈金黃色者,似琥珀樣半透明狀,有光澤,質鬆脆,稱為“金膽”或“銅膽”;呈黑褐色或黑綠色者,質地硬脆,習稱“鐵膽”或“墨膽”;呈黃綠色或黃褐色者,習稱“菜花膽”。氣清香,味苦而回甜。
常見的偽品有豬、牛、羊等動物的膽,鑒別真偽的主要方法有:
1.口嚐法:真品入口內少許,即迅速溶化,味苦而回甜,並有鑽舌的清涼感,而且嚼之不枯牙。如係偽品,入口味苦腥而無清涼感,僅有腥臭味。
2.嗅味法:鮮熊膽都有狗腥氣,而豬、牛羊膽均無狗腥氣。
3.火燒法:取熊膽粉末少許,放在鐵片上,下邊用火燒時起白泡,無明顯腥氣者為真品,反之,燒時不起白泡或著火,隻有燒骨膠的臭氣者為假品。
4.水檢法:取熊膽仁少許,放進玻璃杯的清水裏麵,可見其迅速旋轉,並逐漸溶化。其色素下沉水底而不擴散。
若係假品,入水後旋轉速度遲緩,或時轉時停。溶解的慢,色素較少,也很少看到色素下沉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