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地學(19)(2 / 3)

微生物學家陳華癸

陳華癸是我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係。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我國土壤微生物學研究先驅者之一。從事水稻土根層營養元素的生物循環和水稻土肥力的研究,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為中國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擴大雙季稻種植紫雲英綠肥提供了科學基礎和應用技術。

遺傳育種專家巧生

莊巧生是我國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9年畢業於金陵大學農學院,獲學士學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先後育成了中蘇68、華北187、北京8號、北京10號、12057、豐抗號係列、北京837、北京841等冬小麥良種,至1990年累計增產小麥45億公斤。創導複合雜交,聚合不同來源的有利基因,豐富雜種後代的遺傳背景。20世紀60年代初第一次把傳力概念及其在育種上的意義介紹到國內,促進了數量遺傳學在中國作物育種上的應用研究。80年代初籌建為育種服務的小麥品質實驗室向全國示範,並以區域試驗品種開展中國小麥麵包烘烤品質研究,提出一些品質指標的量化標準。

植物學家劉慎諤

劉慎諤(1897~1975)是我國植物學家、林學家,曾任北平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科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等6所大學的教授。他對我國植物分類和植物地理學的建立與發展、森林經營及治沙等方麵做出了貢獻。著有《動態地植物學》、《曆史植物地理學》、《中國北部植物圖誌》和《東北木本植物圖誌》等。

核農學家徐冠仁

徐冠仁是我國著名的核農學家,江蘇南通人。1934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1946~1956年在美國學習和從事研究工作。1950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創建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現任研究員、名譽所長。他成功地進行高梁雄性不育係的轉育和輻射與同位素的研究,育出我國第一個高梁雜交種,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利用小麥單體缺體整套材料開展遺傳育種研究;主持“水上無土種植水稻”獲得成功,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在美國曾采用熱中子和X射線處理小麥,成功地得到抗杆鏽病突變種,為當時抗病育種指出新途徑,受到國際上的重視。1986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授予他傑出成就獎章與獎狀。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係。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袁隆平與他的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91年受聘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麵。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獲得我國迄今為止惟一的發明特等獎,並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項國際獎。

農業教育家金善寶

金善寶是我國著名的農業教育家、農學家和小麥專家,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他為我國培養了幾代農業教育、科研和生產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麥優良品種,最大年種植麵積達7000多萬畝,為我國小麥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後又發現並定名了我國獨有的普通小麥亞種——雲南小麥。他主編了《中國小麥栽培學》、《中國小麥品種誌》、《中國小麥品種及其係譜》和《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等專著。其中《中國小麥品種及其係譜》(1983)總結了中國小麥育種的成功經驗並加以係統化,對指導小麥育種有重要意義,獲1986年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農作物遺傳育種專家傅廷棟

傅廷棟是農作物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一東省鬱南人。1965年,在華中農學院研究生畢業。1981~1982年在原西德進行油菜合作研究,任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在國際上他首次發現“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波裏馬油菜胞質雄性不育類型,並進行係統研究。到1994年,在國外育成、注冊的12個油菜三係雜種中就有9個是利用他發現的波裏馬不育材料育成的。在國內,首次育成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係及其雜種;育成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低芥酸油菜三係雜種“華雜2號”;後又育成低芥酸、低硫苷油菜三係雜交種“華雜3號”等三個品種,均已通過省級品種審定。“油菜波裏馬雄性不育係及其優質雜種的研究,選育與利用”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另有兩項成果分別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著有《雜交油菜的育種與利用》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