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地學(24)(2 / 3)

裝有激光瞄準儀的狙擊步槍。

認識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具有攻擊目標速度快、轉移火力快(隻需零點幾秒)、費用比較低(CO2激光器甚至隻需幾百美元,與飛機或飛彈價值不成比例)、殺傷效率高等優點,勢必將成為資訊戰爭時代的重點武器裝備,在福克蘭戰爭和海灣戰爭中已得到初步實戰驗證。不過目前使用的成熟激光武器仍是低功率的激光致盲武器,雖然它已經被列為不人道武器而受到抵製,但各列強似乎仍陽奉陰違,以“不怕一萬,隻怕萬一”的心態秘密發展這種武器,其中又以美國表現最為露骨。

由於高、低功率激光武器在未來戰場上的使用將更為普遍,加上中國在強激光技術上有悠久的發展史和雄厚的技術基礎,所以其發展將愈來愈快。某些技術上可尋求與另一個激光強國俄羅斯合作而如虎添翼。

中國在2000年以後,在強激光武器領域將有更大的進展,並初步具備量化生產的能力。

中國激光技術的發展

中國第一台激光器

我國第一台激光器是1961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製成的,使用的工作物質也是紅寶石晶體。直到1964年12月,我國對“Laser”的稱呼還不統一。有的叫“受激輻射放大器”,有的叫“光激射器”,還有的叫“光量子放大器”。同一樣東西有好幾種名稱,對學術交流和推廣應用都不方便。1964年12月在上海召開全國第三次激光輻射討論會前夕,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受托,建議將“Laser”命名為“激光”,這個建議在該會上受到與會者一致讚同。從此以後,我國學術界便統一使用“激光”這個名詞。

中國激光技術的發展過程

1965年,中國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製成鋁石榴石激光晶體,翌年製成YAG激光器,1972年高重複頻率調QYAG激光器研製成功。用於軍用光纖通信的半導體激光器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在20年內,中國先後研發出CO2,激光器、氬離子激光器、環形激光器、穩頻激光器、遠紅外激光器等,並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用於陸軍武器測距、彈道測量、人造衛星測距、大氣激光通信、光纖通信、海軍武器測距、陸空軍武器導引等方麵。

例如1974年北京工業學院等單位開始探索激光半主動導引技術,在1977年製成樣機。目前第一代這類武器已初步具備量產能力,第二代的同類飛彈也正在研製中。另外,中國也與外國同時研製出調QYGA激光器,使其很早就實現了寶石軸承激光打孔,激光測距和激光通信也得到較快發展。供新裝備使用的光纖數位資料彙流排已研製成功,可取代現役的1553B資料彙流排,至於戰機上的光傳操縱係統也完成了初步發展階段。由此可知,中國在激光元器件的開發和應用方麵並不落後,技術上也不算差,具有相當的潛力。

中國激光武器的發展

中國在激光元器件和基礎技術研究方麵的水準略次於美國,1960年曾名列前茅,當時各國都以為強激光武器能很快投入服役,所以中國亦加快進行這方麵的投資。1964年初,經過討論,國防科委決定將強激光武器列為重點攻關武器,正式命名為6403工程(64年3月成立之意)。

當時中國主要是著眼於高空防禦方麵。美國當時也在進行激光技術的研究;並把它稱為“死光炮”(當年對激光武器的統稱)。考慮到兩國技術接近,搶先對手一步製成激光武器就成為中高功率、大能量的強激光器研究工作。

1974年王大珩率團訪問美國、加拿大,介紹中國自製的強激光束裝置,令人刮目相看。美國專家表示,在強激光的研究領域,兩國已處於同一水平。1986年上光所建成尖峰疽功率超過1012瓦的強脈衝激光試驗裝置,張愛萍上將將它命名為“神光”,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日之後擁有同類設備的國家。

瞄準2002年的中國神光

隨著美國星戰計劃的登台,中國也悄悄地把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重新展開。

中國在強激光武器的研究方麵陸續進行了CO2激光(電激勵、氣動激勵)、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和X射線激光等探索,其中CO2激光和化學器的輸出功率達萬瓦及以上,有廣闊的開發前景。而在強激光破壞效應研究方麵,對激光的熱和力學效應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取得了滿意的成果,提高了對激光破壞目標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