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又聊幾句,俱是輕鬆話語,李雋環視幾乎快完工的店麵,感歎道:“沒想到夫人行事如此迅捷,才一月不到就將整個鋪子換了新顏,不過這裏店鋪是否太小?這幾張矮桌子能容下的客人隻怕不多。”
程幼素默默笑道:“正是不需要過多客人留在店裏吃,桌子擺出來隻是為了氣氛熱鬧好看的,誰先到先得了,餘下的客人來買點心,便在旁邊的排隊地方等候即是,可以包起來買回家。”
她打算嚐試既可供客人品嚐點心閑坐敘話,又可讓糕點打包走量的模式,讓客人帶走,就像現代的那種精致麵包店或奶茶店一樣。
李雋自然不懂她的套路,既然打算開門迎客,為什麼不多弄些桌椅來,哪怕擺在店鋪門口外頭,支起個大篷帳都好些,這樣客座不是會多些麼?
程幼素回到府裏,早與方槐商量定下了幾樣特色的點心,芙蓉糕,落花生,五色爽口甜芋糕,酒品則是青原釀。
這幾道點心都是方槐的手藝,他特意想了些小時候曾有深刻印象的家鄉糕點,與程幼素商量加以改良,才製出了滿意的結果。
程幼素誠懇道:“方師傅,再不幾日等文書下來,您便隨我去店裏主事吧,您的手藝穩,先做店裏的主飪師傅,若生意開得起來,再漸漸招幾個學徒進來幫忙,您便可輕鬆些。”
方槐是寄居主家為庖,哪有不從的道理,隻是問道:“夫人,若方某去了店裏主事,府裏的點心便讓誰人主事?一時能尋到接替之人麼?”
程幼素頓了一頓,淡道:“十一爺還未歸來,我一個人用膳吃東西也不多,您還是去店裏主事吧,等十一爺歸來我們再商量。”
仲月二十八,大吉,宜出行宜起業。
暖黃梨木門前兩位綠衣笑顏的侍婢恭敬溫柔站立,麵上的甜美笑意任誰看了都覺得心裏頭暖暖的,門前則有夥計在吆喝著客人:“客官走過路過快來瞧瞧,新鋪新春開張,暖意送點心了啊!頭一百位客人不要錢品嚐店內招牌小吃,頭三百位客人不要錢獲得一壺店內招牌釀酒,開張三日內客人不要錢白送一份招牌小禮了啊!並有招牌點心今日申時不要錢白送您品嚐頭份新鮮!”
這吆喝的串詞自然是程幼素吩咐的。
城裏店鋪門麵誰家都會吆喝,可是這幾個連串的“不要錢”,還是砸得過路人一陣陣懵圈。
白送?真有這樣事?
程幼素其實先前已注意到,這街上的店鋪招攬客人雖也熱情,但城裏街上的不是老字號便是小生意店鋪。
老字號不屑於做“活動”,是哪個價就是哪個價,小鋪子則做不起活動,也沒這個意識,不知道限時的降價或免費活動能在一定時間內招徠大波的客人,從而達到利益損獲平衡,也一舉兩得,給店裏帶來人氣。
她無疑是撿了空子,在這個時空玩些自己已司空見慣的“新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