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普通民眾:書寫(2)(1 / 3)

從一個普通的農民環保人士到全國人大代表,陳飛的當選折射出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變化,也透射出公眾參與環保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3.6歲開始環保行動——袁日涉

袁日涉,1993年3月出生在北京,第九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環保學生。6歲時開始回收廢電池。7歲時成立“一張紙小隊”,傳播節約用紙的理念。8歲,獲得“福特汽車環保獎”,用獎金開通了袁日涉紅領巾環保網。9歲,組織“救救什刹海”活動。11歲,她組織迎奧運,種植2008棵樹的活動,在北京延慶種植“少年先鋒林”。14歲,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袁日涉最早的環保行動是從回收廢舊電池開始的。6歲多的時候,袁日涉的爸爸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多年在中國學習生活的德國阿姨,每次回國總要帶回廢舊電池,因為她在中國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扔掉這些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垃圾,在德國,這些東西都是有專人進行回收的。還有爸爸講的一張報紙上的提法“一節紐扣電池汙染60萬升水,不能飲用。一節一號電池,令一平方米土地受汙染而絕收”。爸爸故意講這些讓袁日涉幼小的心靈受到啟發。

1999年11月19日,袁日涉第一個向中國兒童中心交廢電池,一共是130節。到2002年12月她和同學們共回收了10萬多節電池。關於電池回收是否有必要,在中央電視台做過節目,清華大學教授的意見,認為集中回收集中了毒性。可以分散和垃圾一起處理。可是其後袁日涉請教過北京科技大學環保專家認為有回收的必要和資源再利用的價值。專家的不同看法,使她決定,不再主動宣傳,但是繼續回收,可是就不再統計數量了。

袁日涉7歲時看見有同學把一麵用過的紙隨手扔掉,甚至用新的紙折成飛機,就覺得很浪費,於是袁日涉在老師的幫助下於2000年3月12日植樹節那天成立第一個“一張紙小隊”。在大隊輔導員趙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推廣到全校每一個小隊、中隊。他們把學校裏積壓的好多用過一麵的廢紙訂成環保本,把環保本送給全校每一個同學,讓全大隊都參加“一張紙小隊”的活動。他們還在學校周圍的許多單位宣傳“一張紙活動”,在人教社、求是雜誌等單位設立了一麵紙回收箱。他們按照再生紙的方法計算過,節約5000張紙就是保護一棵3米高的大樹。北京許多學校,也發展了一張紙小隊、一滴水小隊、彎彎腰小隊、白鴿小隊、環保沙龍等,還發展到了包頭、石家莊、重慶、上海、鄭州、哈爾濱、宜賓、煙台、安陽9個城市,短短一年的時間就有9萬多名紅領巾參加,回收廢紙已達65萬多張,相當於保護了130棵3米高的大樹。

在2001年度福特汽車環保獎中,袁日涉以“一張紙小隊”的活動,成為唯一獲獎的小學生,頒獎理由寫著:袁日涉隻有8歲,她創意的“一張紙小隊”活動很新穎、很有現實意義。該項目充分展示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並傳達著“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樸素理念。這些活動由一個隻有8歲的小學生發起,難能可貴。

袁日涉在街頭參與宣傳活動

2002年9月10日教師節時,袁日涉通知了全國9個城市的“一張紙小隊”,大家都行動起來用環保卡片在教師節的時候贈送給老師。袁日涉代表全國9個城市的“一張紙小隊”和100萬參加雙麵用紙的小學生向全國一億小學生和全國人民發出倡議:行動起來,做環保賀卡,向不環保的行為宣戰。

2000年,為支持北京申奧,袁日涉發起向北京環保少年征集節水建議的活動。3年來,袁日涉和同學們共收集了12000名北京環保少年的節水建議10萬條,從中精選整理家庭實用措施27條。本來是向全市征集並在全市推廣的,可是容易征集不容易推廣,2003年袁日涉開始正式在自己家裏落實。提倡家裏人節水、節電、綠色出行等活動,嚴格執行後並向大家推廣。2007年,在北京的許多公交車站都可以發現一幅環保公益廣告,廣告的主角就是袁日涉,標題是:小袁家的27條節水“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