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的一家(2 / 3)

兒子,王秉承,乳名小軍,初中,工人,黨員。1970年農曆10月22日出生於甘肅省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村白馬山灣。1971年8月隨父母遷居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馬二場。77年在定西縣白碌鄉外公家上學前班。78年回到山丹軍馬二場開始上小學。

下麵是1985年我兒子曾在定西縣禦風鄉學校讀初中二年級時給我們寫來的一封家信,摘抄如下:

親愛的爸爸、媽媽:

在這一學期中我覺得學習成績比原來有了一些進步,但期中考試成績還是不太好,語文53分、幾何56分、代數13分、物理65分、英語20分、政治81分、曆史74分、動物49分。

幾門功課為什麼沒考好?原因是基礎差,主要還是不太細心......

兒:秉承1985年

1986年隨著我的工作調動,戶口又從山丹縣遷移到榆中縣城關鎮。7月10日兒子從定西縣禦風學校轉學到榆中縣城關中學繼續上初中二年級。1988年6月榆中六中初中畢業。同年9月招工到國有企業“榆中縣塑料廠”為合同製工人。

自小很乖也很聽話,性格偏內向,有些拘謹靦腆,平易比較隨和不善言辭,更不喜歡張揚自己,但他心裏很有主見。待人溫情寬厚,誠實守信。在校期間道德品行好,團結同學,聽老師話。個人愛好比較喜歡踢足球,學習成績小學比中學好。

初三快要畢業的前夕被發現不但學習成績不好,而且還和同班幾個同學逃學好幾天。由此挨了我一頓揍,這也是最後一次對兒子的武力教訓。當時讓兒子當場給我寫下他現在心裏的想法和以後的打算。兒子無奈當場就寫了,其原文:“當兵,做買賣,沒什麼要求,也許你們做的對。我也沒希望和你們要什麼,我的將來我自己也會安排。”我看了不行讓重新再寫一遍。第二遍寫下的原文:“初中畢業後考不上學,我也不想念書了,隻求找一個活幹,再沒什麼希望和你們要什麼東西。一天下班回到家裏,臉是那樣的嚴肅,我不敢說說笑笑,你不在家的時候屋裏常有笑聲。我隻希望家裏沒有那種緊張氣氛,我再沒什麼要求,也沒什麼打算。但我保證以後再不做壞事。要是別人給我找事來打來,那我就保證不了。”

當看到兒子寫的這些話我的心情一下子感到很沉重,此時此刻在自責平時對孩子關心不夠,甚至太少,隻是整天的忙於了單位的工作。兒子說出了他心裏的一些話,特別是對我提出的意見很對,的確,我一回到家那一張臉基本上常是“陰天”,態度有些過分的冷峻嚴肅,不苟言笑,一派道貌岸然的樣子。可是,這張臉的表情在家或在單位卻好像是枚“硬幣”兩麵不一樣。就是說在單位裏總是開朗活潑,不管和同誌們還是和領導們之間都能融洽相處,喜笑顏開,卻一回到家裏就一下子變得寡言少語又陰森。

基於孩子的這種情況,當時我心裏就已經暗暗同意了兒子不再上學的要求,想著既然如此就給他去找一份工作上班。可是我沒當即當麵向兒子表白出我心裏的想法和意見。讓我萬萬沒料到的事在兒子身上發生了,沒過幾天,也就是在臨升高中考試的前一天,他怕成績考不好升不了高中要挨打,所以就采取不告而別的辦法離家出走。這下可把全家人急壞了,兒子這一出走使全家人真的有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尤其是老婆急的兩眼淚旺旺。我立即四處尋找,總算在我老家武家窯兒子的小學同學家裏找到了,當天用我單位小車把他接回家來。

兒子不告而別離家出走的事又一次告訴我,父子之間的交流是多麼的重要。我恨自己與兒子交流太少,也恨自己做父親的父權思想太嚴重。由此看來父親在一個家庭裏對子女嚴加管教是對的,因為子不孝父之過嘛。但是,作為家長也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民主作風才行,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或者說營造出一個最完美氛圍的家庭來。我這種嚴肅有餘活潑不足的方法是失敗的。

兒子當了工人之後,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心目中,他是有極好的口碑和人緣,給人們的印象是對工作總是有股激情,認真準備力求做到最好、最完美。做人誠實,心底厚道淳樸,沒有半點浮躁和輕浪之感。不管是領導或同事們,還是同學們,大家總是願意與他交往做好朋友打交道。可以說在他身上“仁義禮忠信孝”這樣的品質體現的非常的好,因此像俗語說的“子孝父心寬”,自從兒子參加工作之後一直讓我特別的放心。

他與本廠女工談焱紅自由戀愛,於1994年1月1日喜結良緣。當年做了父親,兒子叫王鵬。

後來所在廠子越來越不景氣,所以於1997年“下崗”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當年從4月起到10月止,縣就業局給他們下崗工人每月發生活救濟金100元。到了1998年企業因資不抵債而終於破產。當年1月份縣政府“逼迫”工人們買斷工齡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一次性發給工人經濟補償金按年500元計共計4500元。從此就淪為社會失業人員,為“企業改革”做出了犧牲。

企業破產之後被一家叫“康爾美”的私人企業主整體購買。根據縣政府和私營企業主雙方協議,將他們安置在新成立的這家私營企業工作。可是這家私企不長時間就像泡沫一樣消失的無蹤無影。此後自謀職業給另一家塑料製品私營企業打工一直到2015年,月工資從開始的600到現在2000多元不等。因技術過硬,工作責任心強,所以從2010年起一直在擔任該廠一車間主任。

2000年5月用2.4萬元購買了一套60平米住宅樓,這時有了他自己的“窩”。同年的7月8日飛出了父母身邊的那個老窩,落到了自己的“窩”裏。從此開始過上了他獨立自主自由的小家庭生活。

到了2005年10月8日,因他60平米的住宅樓質量上存在問題,而且麵積也比較小,所以我做主以4.7萬元的價格出售。讓他們又搬回到原來住過的城關鎮一悟路129號501那套68.6平米的舊住宅樓中和我們一起住。

兒媳談焱紅,初中,工人。1971年農曆9月28日出生於甘肅省榆中縣城關鎮南關村一教師家庭。1989年被招工到國有企業“榆中縣塑料廠”合同製工人。

自她正式邁進我王氏家門檻兒的第一天起,就開口叫我老兩口爸、媽,她這種表現一開始就給我們做老人的種下了不錯的好影響。我們老兩口私下在說:“這孩子很懂事理,很有頭腦”。自此之後她一直比較孝敬公婆,團結小姑,勤快伶俐。尤其在婆媳關係上處理的比較好,因此受到了街坊鄰居們的讚揚,大家都誇我們家娶了個很懂事的好兒媳。

兒媳最大特點能自強自立、自強不息,這一點令我們老兩口非常欣慰。比如她“下崗”之後就主動去自謀職業靈活就業。一開始時去學裁縫,之後給裁縫師傅打工,到後來的1998年3月13日那天,拿著我給她的4000元現金作本金,在榆中“興隆市場”做起了賣服裝的小本生意個體工商戶。據她說生意當天就淨賺18元,第二天淨賺僅高達72元的利潤。這一下子激起了將生意做下去的信心和決心。到年底據她自己講,全年共獲利潤9000元,除去開銷外還存入銀行現金6000元。直到2009年還是一如既往的在做小百貨小本生意的個體工商戶。因市場拆建之因,所以於2010年1月25日在縣城西環路,和她弟媳合夥經營了一家起名為“凝紫苑酒吧”。到2015年據她自己說收益還可以。

一間商鋪就是百年的一棵搖錢樹,“一朝得商鋪三朝受益,一輩買鋪三代富足。”這些道理其實我都懂,可非常遺憾的是懂卻就是沒有做到。我當時就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作,按理說也有條件買一間好點的商鋪,不過當時我是登記預定了一間。但是,當時考慮到兒子就要結婚成家立業,所以不敢動用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萬多元,因此就將所登記的商鋪讓給了親戚。對此後來非常的後悔。唉!不管怎麼說,在這方麵隻能說明還是沒膽略,沒遠見卓識,沒有經濟頭腦,真正地沒認識到生活在城鎮的人有了一間商鋪是多麼的重要。此事就成為了我終生的一件很遺憾之事。

女兒王丹珠,乳名小娥,大專,幹部,共產黨員。1972年農曆8月10日出生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馬二場四連,1979年在軍馬二場開始上小學。1986年隨父母遷居榆中縣城關鎮。1992年6月在榆中一中高三畢業,同年考入甘肅省廣播電視大學榆中幼師學校,1994年12月電大幼師畢業。1995年1月被榆中縣甘草店小學幼兒園聘請為臨時教師。同年4月17日經蘭州市人事局批準後,招工為榆中縣供銷聯社工人,其實隻不過是空招工,因為該單位不負責安排工作。

1996年5月7日,真正的又一次經蘭州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錄用為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建設發展服務中心幹部,具體工作安排在蘭州市市場建設發展服務中心榆中市場建設發展服務所上班。剛轉正月工資313元,到2015年月工資3200多元。“服務中心”於2001年從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分離出去,歸蘭州市商業局管轄。2007年蘭州市轉交榆中縣商貿局管轄。

1997年1月10日與電大幼師班同班同學許積江結為夫妻。許積江,共產黨員,本科,教師,高級職稱。1971年5月10日出生於榆中縣一教師家庭。供職於榆中縣清水驛鄉小學校,後來調學區工作,到2015年月工資4700多元。

1997年榆中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分給女兒70多平米一套平價住宅樓房,她們個人隻出資3萬多元,房屋產權100%。

1999年農曆1月9日女兒的兒子出生。剛出生取名叫許嘉璐,後在2005年9月上小學時改名為許燁功。2014年初三畢業,以583分好成績考入榆中一中重點班級。

2002年3月他們將原來的住宅樓以4萬多元出售,同年又用11餘萬元在榆中縣城關鎮太白西路28號購了一套140平米住宅樓,加裝修費共計13餘萬元。

女兒自小就伶俐、懂事、乖巧,上學之後一直學習比較用功。尤其到了高中以後認識到由於自己身材有些矮小,將來會給自己的前途帶來,比如說在畢業分配、就業招工、婚姻家庭等方麵不少困難與無奈的劣勢。特別是麵對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和信息主導經濟社會發展,市場經濟雲詭波譎,數字化、信息化花樣翻新的這樣一個曆史時期,所以更激發了她加倍努力奮發讀書的毅力,心中牢牢樹立起有文化、有知識將來才能從容對應現實的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機遇終於來到她身邊。再加上我做父親的費盡心血,千方百計的努力,最終達到了工作上她比同齡人較理想的目的,以至於到後來各方麵都比同齡人較強的目的。

如今她有一份既適合自己薪水又客觀的工作崗位;有一位品貌兼優,有穩定工作崗位客觀收入的丈夫;生了一個帥氣可愛又聰明的兒子;還有一套寬敞舒適的140平米的住宅樓,可以說方方麵麵都很不錯。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用現代的說法“知識就是財富”,可以說很大因素是知識給她帶來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