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生時代(1 / 3)

第五章學生時代

有位哲學家說過“人生的開始準確地說,應該是從學生時代開始”。我的學生時代雖然隻有那麼短短的7年時間,卻讓我回味無窮,當然,這對富裕家庭的孩子來說也可能不覺意,很平常過去了的事,沒有什麼隻得回味的。

二十世紀1955年9月1日的這天,天空仿佛水洗般的藍;陽光仿佛格外的明媚燦爛。那天晚上我激動的幾乎一夜沒睡著,天還不大亮我就早早爬起來穿上一身半新不舊,洗的幹幹淨淨的衣裳,背著也是半新不舊,二伯母專門為我用各種顏色的碎花布片親手精心縫製的,是我非常喜歡的書包,小跑步跟隨著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我堂兄王世興身後,一路高高興興,活蹦亂跳小跑步去“武家窯廟”這所小學校報名開始上學。

這所建築在我們這裏最高山頂頂上的武家窯廟,在當地方圓幾百裏算是具有一定建築規模的廟宇,名氣非常之大。假如你要是站在這座廟的城牆上遠眺,哪腳底下溝溝凹凹裏的莊戶人家、農田莊稼等等都會一覽無遺。你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廟宇,這座廟宇它在解放前可是榆中、定西、會寧三縣幾十萬朝聖者們的聖地。據有關資料的考證此廟初建於清代道光年間。

我跟隨著大哥從東城牆邊繞過去,先經過的是學校的操場,這是個占地十多畝很大的操場,在過去它可是“六月六”廟會期間專門用來拴馬、拴驢、拴羊和交易百貨、香火、蠟燭等等非常熱鬧的場所。

跨過用土築起來的約兩米寬的獨土橋,進入第一道山門就是籃球場,籃球場的東麵有八間舊土坯房屋,這是專供那些從百裏以外來這裏趕廟會者們夜宿的地方。從土坯房拐彎過去,可以看到惟獨有的蒼勁挺拔,像撐天的巨傘一樣大塔式的三棵參天鬆柏。整個廟宇裏再就沒有一棵象樣的樹。

直穿過籃球場就要通過第二道弓形大山門,一出山門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塊高出地麵兩米多的一塊正方形大花園,花園裏百花齊放,五顏六色,簡直好看極了,我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又這麼好看的花。順著大花園牆拾級而上到廟的中央廣場,廣場中心用青磚築起一座有一米多高,直徑大約半米多正方形的土平台,這是專供燒香用的香台。

最最引我注目地就是東麵的那棟大殿,它飛簷獸脊,雕梁畫棟,楹聯懸柱,是一座外觀宏偉仿古的建築。殿裏麵正麵供奉著三座大神像,那中間坐著的神像造型優美,形象各異,一個個炯炯有神,靜如處女。而兩邊站著的那三尊大塑像,一尊青麵獠牙,怒目執劍戎裝,好像是燎熱的羊頭齜牙咧著嘴,我不敢多看;另一尊卻是眉清目秀,滿麵春光,麵帶笑容非常可親;還有一尊是開口便笑,大肚能容,看上去讓我特別開心。這些形態各異的塑像,顯現出幾分讓人陰森淒涼,又讓人喜歡、喜愛的感覺。

走進這碩大的廟宇,好奇性的我,不由地屏息駐足想多觀看觀看,可是大哥他不讓我細看,叫我趕快走。於是下了小土坡就到校長辦公室。大哥大聲喊了一聲,報告!我們才進門,校長坐在辦公桌前好像忙著整理書本作業本之類的東西,大約半分鍾校長才對著我問我叫什麼名字?幾歲了?我很規矩,形態像軍人一樣立正姿勢站立著,但還是有些走神,突然聽到校長的問話,我趕緊說:“我小名叫佑祥,今年虛九歲八周歲,我爹媽都早過世了現在生活在我二伯父家,他是我大哥......”一口氣說完校長問話,還說了些校長沒有問多餘的廢話。此時心裏怦怦跳個不停恐怕校長不收我。“我渴望讀書,如果校長要是不收我,那我就得原回到家裏放羊、放牲口去!”心裏這麼想著。

校長文質彬彬,慢條斯理站起來,帶著一點微笑的麵容朝著我大哥說:“我看出你這個弟弟道很聰明,腦子挺好使喚,嘴巴也還行,是個將來會有出息的孩子。給他起個什麼名子好呢?我想來想去按你們王家論輩排名起的話,你們這一輩是‘世’字輩,那就給他起個‘雄’字吧!就叫王世雄好了。希望他樹雄心立壯誌像他父親王連一樣雄才大略有出息,將來能坐上一官半職為你們王家光宗耀祖。”校長的一席話我聽了心裏特別的高興,樂滋滋。大哥連聲說:“謝謝校長,謝謝校長。”這時我沒敢說一句話,隻是站在那裏傻笑。報名後我拿著校長發的書本,一出校長辦公室就撒腿跑到外麵翻看發給我的新書,大哥隨後出來就把我送到了一年級的教室裏。

放學回家的一路上興高采烈,蹦蹦跳跳,晚上卻思潮起伏,前半夜興奮得輾轉反側根本激動睡不著。我雖然是小小年紀的人兒,可心裏想的心事兒卻倒不少:“現在二伯父母家中有我們親堂兄弟四個男孩子,他們隻讓我和他們的大兒子王世興兩人上學,從這一點上就充分表明了二伯母做事非常的公道,她的心特別的善良。所以說我一定要下決心好好讀書,不然的話就對不起她老人家對我的一片心意。”

我懂得,我也清楚我是個沒娘娃的苦孩子,今天能上上學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我們這樣偏僻落後的山區農村裏,就是那些父母雙全人家的男孩子,沒有上過一天學的都多的是,再不要說讓女孩上學了,更何況像我這樣父母雙亡的孩子上學了......

自打入學那天起我就刻苦、努力、認真地讀書,所以說學習成績基本上一直在班裏是前五名,可以說是班上的好學生之一,擔任過班幹部,是新中國成立第一批少年先鋒隊隊員,並擔任了中隊隊長。

我的啟蒙老師隆其墨先生,他是這所學校的創始人老校長,他博學多才,是當地很有名氣的一位大文人。他對學生非常的嚴厲,動不動就用教條打人,他經常說給我們聽地一句名言是“嚴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當然另一方麵來說這也是他打我們學生的充分理由。他不僅教我們學文化、學知識,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

在我上三年級時,又調來一位較隆其墨校長年輕很多的金校長,印象中的他,人很苗條個子特別的高,非常精幹,經常講給我們的一句話深深的一直刻在我腦海裏,至今記憶猶新,“小子讀書不用心,不知書中有黃金,要知書中有黃金,高照明燈苦用心。”這一句至理名言不但當時對我鼓動特別的大,而且可以說影響了我一輩子的人生。在我少年時因種種原因讀書少,可後來就非常發奮讀書,可以說從參軍入伍起直至今天我從來沒放鬆放起過讀書學習,之所以我後來自學成才有今天的文化水平,完全是與受那句至理名言有關的。

就拿我學現代化高科技辦公工具計算機來說吧,我都57歲的人了,可是我是在單位裏這麼大的年齡中是最早自學的唯一,我還花五千元買了一台電腦在家裏下苦功夫學,很快學會了操作。尤其背會了年輕人都不願意背的“五筆字型字根助記詞”。我就用這難度大,準確率高的“五筆輸入法”打我以前用鋼筆寫好的《生活實錄》和《王氏家譜》。工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掌握了在電腦上編輯文字、圖片等技能,達到了比較好的處理文書的熟練程度。

雖然生活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對我過去的生活經曆是永遠忘不掉的。特別是對全國上下人人發燒的1958年所經曆過的生活。當時我剛12歲,是在上小學四年級。那年中國大地上演繹過的幕幕場景,至今還是讓我記憶猶新。那一切善的、惡的、美的、醜的、厚德寡義的、溫良的、暴戾的、坦蕩的、陰鷙的、動機好效果亦好的、動機好效果差強人意的、動機好效果很糟糕等等的情景和過程,都深深儲存在我的記憶中。多年來對經過的時光、人的境界、價值取向等重重濾網,通常把那些一攪動就隱隱作痛的部分,埋藏在心靈最密閉的一隅;而把那些帶來溫馨和愉悅的部分,泊靠思緒馳騁最順暢的通道。即便是如今細細想起來有些荒唐的事,也會因其毫無罪惡之念,完全處於真誠的一麵。當然在追溯的時候,也無意做絲毫的遮掩說出來。

那時候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實現三麵紅旗”運動。其總路線的核心是一個“快”字,為了實現“快”,就發動了“大躍進”,而大躍進的序幕是“鋼鐵元帥升帳”大煉鋼鐵。1958年8月通過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決議。而當年鼓足幹勁了8個月時間才生產出450萬噸鋼,當時人的精神意誌熱度已經超過了煉鑄鋼鐵的那種熱度。要實現這個難以實現的指標,隻能寄希望於運動和高潮。毛主席主席提出“書記掛帥,其他行業‘停車讓路’全民大煉鋼鐵”的指示。於是一座座土高爐堆砌起來了,不僅遍布祖國山川,且祖國“心髒”中南海也建起了一座座土高爐。

煉鋼需要原材----鐵,在這一運動中我們學生不例外在開始的時候也是積極分子,到處尋找廢舊鐵,找不到廢的就偷自家屋裏能用的鐵鏟子、鐵鋤頭、鐵鎬等工具來完學校布置的任務。最後簡直到了看見什麼和金屬沾邊的東西,管它三七二十一有沒有用都統統想往回撿的地步,結果把本來挺好能用的東西卻煉成了廢物品,現在想來真荒唐。

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造成了“穀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這樣的情景局麵。

1958年4月8日黨中央發出《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並為大社的意見》。毛主席主席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子好。”於是“人民公社”像雨後春筍般的在全國成立起來了,隨之“公共食堂”這一新生事物也就辦起來了,其當時的口號是:“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幹勁生產。”那個時候你到那兒吃飯都不要錢,真的像過上了所謂的“共產主義”生活的日子。

1958年除“大煉鋼鐵”外,還有一個全**動就是“除四害”即消滅老鼠、蒼蠅、蚊子和麻雀。記得我滅蠅、滅蚊熱情特別高,把消滅了的蠅、蚊裝在火柴盒裏,到校就交給班裏的衛生幹部進行統計張榜公布,我多次被評比為“除四害”的好學生。

“跌落火爐裏的耗子好景不長。”1959年下半年,“公共食堂”裏再沒了那雪白的饅頭和香噴噴的大肉炒粉條或者大肉炒大白菜的飯菜了,而且開始實行定量供應,人均麵粉逐月逐漸在減少,一直減少到每人每天隻有二兩麵粉。因此每頓的飯裏麵切上幾片片土豆先丟在鍋裏,再丟上幾把菜葉子,然後才散上幾把按人稱好的麵粉,就讓人們過著這樣的吊命日子。再到後來,一天隻能喝到兩頓一吹起三層浪,一吸九條溝的兩碗稀糊糊湯。最慘絕人寰的是到後來,一個人一天隻能喝一頓稀糊糊湯,而且一人隻有一碗的清湯寡水,清的能看到人影子的稀湯飯。結果到了年底純粹就沒人管,代表黨和政府的幹部都不見了,“公共食堂”也就全部自動解散,樹倒猢猻散各奔前程。這時候的人們全成了“爹走了,娘嫁人”各人顧個人,隻能是自家的辦法自家去想。“鴨子過河,各(咯)顧(咕)各(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