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軍旅生活(一)(1 / 3)

一機遇改變人生

在我一生中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件事,它讓我已經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裏永遠不可能忘記。這是因為由於我參加來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所以才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如果說我參不了軍,那麼可以肯定的說,就不會有我今天這樣幸福美滿的好日子過,這是絕對的。

自打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那天起,我的生活一下子就將過去和後來截然分成了兩個不同世界;自打從穿上軍裝那天起,我就像是一條在春天裏蛻了皮的蛇重新複蘇了;自打從穿上軍裝那天起,應該說曆史的把我陳舊的一頁翻了過去,從而開始了書寫我新的篇章。值此之後,我就好像感到一陣剛剛出浴的清爽,感到噩夢醒來看陽光的慶幸,感到一種脫胎換骨的喜悅。值此之後,讓我走出了困境,到了不同的地區,接觸到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過上了不同的生活,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一切來了個翻天覆地變化。同時這個時候的我,在很多方麵不是我想要變就變,而是我處的現實那個客觀世界要求我非變不可。因此上讓我就覺得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因素有它多個方麵的原因,諸如:事件改變人生,機遇改變人生,知識改變人生等等。就我而言,類似以上三方麵的因素在我身上都發生過和存在過。深切體會到,非常關鍵的,我覺得就在你人生注定與你作決定的那一時刻,或者說在你選擇一件事情上的那一時刻,你在這個時刻一定要拿定主意,要有決心,絕對不能優柔寡斷,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決心,是重要的積極心態,決心,表示沒有任何借口,決心,就是你的前途,決心,就是成功。

1964年12月20日,這在我人生史冊上是值得大書一筆永誌史冊的日子。這一天開始了我劫難過後新生活,永久的結束了那貧窮苦難的歲月。這一天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分水嶺”。就是說在這之前因為家破人亡,一直過著貧困孤兒生活;之後因為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以後來讓我一步步邁步在軍人、工人、領導幹部之路。而在父母雙亡那第一次“分水嶺”使我生活水準直線下降,向著壞的方向猛烈發展。而今天第二次“分水嶺”,卻是讓我的生活水準直線上升,一天天向越來越好方向逐步發展。

有這美好的這一天來到,印證了算命齊先生給我算下的“苦盡甜來,遇事經過曲折會成功”的說法應該說是正確的。有美好的這一天,也真的是圓了算命之後我當晚做的那個“夢”得到了卻比黃金還要貴重的東西,這就是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這一天,我的陰冷生活陰影中撕開了一道縫隙,射進來了溫暖陽光,打開封閉了十七年的幸福大門。從這一天起,“出門坐飛機,遠走高飛”了,“困鳥出籠,展翅高飛”了。我人生軌跡從此而改變;從此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翻開了人生曆程中新的一頁;從此我是“倒吃甘蔗一節比一節甜”;從此我的人生如登樓,“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芝麻開花節節高”。記得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陳毅將軍有一句名言:“莫道浮雲能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是啊!我終於等到了冰雪消融的這一天。

那是20世紀的1964年10月底,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疏勒縣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7969部隊來我們這個地區進行冬季征兵。當我得此信息之後的心情是迫不及待的,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沒放過,毅然決然沒耽誤一分鍾立即去了大隊部報了名。

到了12月初的一天,我們韋營人民公社武裝部部長通知大隊報了名的10名適齡青年去甘草店公社衛生院進行體檢。經過體檢最後的結果讓我又喜又擔心,喜上眉梢的是我是我們大隊很有希望的惟一的十分之一,就是說衛生院隻在我一個人的體檢表上簽上了“基本合格”四個字,其他的9名統統簽的是“不合格”三個字。對“基本合格”四個字的含意我很理解,不過相比之下當然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給我簽了“基本合格”四個字。但是,讓我擔心的是對此結果還是很不放心難卜吉凶。在思想上的想法那就是說,一定要達到“稻田裏捉老鱉,十拿九穩”才行。於是立刻跑回我們公社,找見當時在公社當文書的我三伯父王英,在三伯父的活動下我又一次冒充以第二批第一次體檢人員,而又於12月17日去高崖人民公社人民醫院做體檢。這次有了經驗,所以在做體檢時抑製住內心的緊張,保持神色鎖定坦然自若。心裏一直在祈禱著“上帝保佑我,但願這次體檢合格,能讓我闖過這最後的一次希望關,否則就完蛋了。”當醫生體檢完之後,我的心突然一下子緊張的都快要提到嗓子眼,這時更是控製不住我想知道結果的急切心情。於是伸長脖子探過頭去往我體檢表上瞄了瞄,一眼清清楚楚瞥見體檢表上填上了大大的,在我心目中金光閃閃的兩個字“合格”。這一驚喜頓時讓我心花怒放,幾乎喜極而泣歡呼雀躍起來。當時的的確確高興地差點沒在當場跳了起來。此時此刻長長地才出了一口氣,啊!今天我當兵總算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

於是就帶著非常感激的心情,高高興興離開高崖人民醫院回了家。不過在這之後等待通知的日子裏就像是坐在山口上的猴子,心急火燒抓耳撓腮,總是心神不定,整天為能否當上兵在發愁。天天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樣盼望著《應征入伍通知書》早日拿到手。這一段時間裏,特別是一到了晚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心裏總是有一種說不清楚地那樣一種甜味夾雜著苦味的感覺,或者說像嘴裏吃了半熟半生的酸杏子那樣地倒牙,心情老是像“穿濕棉襖一身沉重”,每一天,甚至每一時刻都感覺特別的難以熬過來。那幾天的日子裏心裏那個著急呀!真的難以用一句話來說清,實在是太著急太熬人了。

令我振奮的好消息終於在1964年12月20日這天盼來了。有由榆中縣人民武裝部、榆中縣公安局和榆中縣韋營人民公社三家蓋著大紅“公章”的批準我入伍的《應征入伍通知書》送到了我的手中。當我拿到這《應征入伍通知書》的那一時刻,我那激動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我舉著《應征入伍通知書》興奮的傻笑,突然象發瘋一樣不由得一陣瘋狂般跳了起來。

這次我們全大隊去體檢的10個人當中隻應征入伍了我一個人,我們全人民公社幾百名適齡青年中總共隻應征入伍了11人,真是百裏挑一,我的確是比較幸運的一個。

在《應征入伍通知書》上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在1964年12月25日那一天趕到榆中縣人民武裝部報到集中。

我要去當兵的消息很快在全大隊傳開了,全大隊的男女老少得知我被應征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喜訊之後,大家都像除夕吃年飯那樣的皆大歡喜。那麼為什麼大家都為我而這樣的高興呢?除“一人參軍全家全大隊光榮”的形式要求外,還因為大家都了解我,都同情我是個“沒娘娃”,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在大家的心目中印象非常好,口碑好,很乖巧、懂事、而且還是一個有武功的小夥子,所以大家都希望我能走出山去,擺脫貧困過上個好日子。當然,在我的心裏雖然對農民有一定感情,但是畢竟農村農民的生活條件很差,外麵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比我們山裏要好上幾百倍,尤其是更想著立即能跳出農村“行萬裏路,認萬個人”,到外麵見見世麵。其實歸根結底,最最重要的就是想能過上好日子,改變我的貧窮麵貌。

人逢喜事精神爽,12月21日我帶著喜悅的心情開始奔走相告走親串友,進行參軍前的告別。第一站去了姐姐家,我和姐姐每次見麵總是“相逢無語淚先盈,啟齒欲言已失聲”。當告訴姐我要參軍了這一好消息時,姐喜的淚流滿麵連聲說好好好啊。順便去了我哥的丈人家,老人曾在國民黨軍隊裏當過兵,所以想象共產黨的軍隊也可能和國民黨軍隊一個樣,所以老人處於好心腸勸我:“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當兵不但苦而且有九死一生的危險,再好的外麵也不如在家好啊。”我當時不假思索地直言道:“我想好了,也決心一定要去當兵”。其實老人他隻是對舊社會國民黨軍隊的生活是有親身經曆體會,可他卻不了解新社會共產黨軍隊的生活和國民黨軍隊是絕不一樣的。

在回來的路上我一個人自言自語道:“當兵是我夢寐以求的事,誰也無法勸說和阻攔我,我心目中最最羨慕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尤其是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放棄嗎?絕不可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像我這樣處境的人,讀書考學無望,走後門當工人沒門,惟一的出路那就是憑自己的政治條件和身體去當兵。對我來說現在眼下隻有當了兵才有可能跳出‘龍門’擺脫貧困,否則再別無門路。一定要朝著我選擇的當兵這個目標義無反顧的走下去,一定要當兵!一定要當兵!這件事已是吃了秤錘貼了心。”決心已下那是絕不會改變的。那麼是什麼原因激勵著我,什麼動力推動著讓我下這樣大的決心去當兵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改變我的貧窮麵貌。第二站去的是定西縣吊溝大隊我的姨娘家,她是我母親最小的一個親妹妹。姨娘當時給了我伍元錢,這可把我激動壞了,這可是讓萬萬沒想到的。長到17歲這麼大,真正是第一次有人給我這麼多錢,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身上裝有這麼多屬於自己的錢。

12月23日告別親人赴軍營。在告別二伯母一家,哥一家,親房們和全村父老鄉親們時,我的心裏突然有些難過不好受的一種感覺,眼睛濕潤了。尤其是回過頭來透過朦朧的淚眼,依稀看到倚門而望的二伯母她的身影,她站在那裏淚水漣漣,一直翹首張望著,撩起衣前襟擦著淚水在目送我,她還用她那粗糙的一隻手向我揮舞。這時讓我想起昨晚二伯母她那聲音顯得蒼老而又淒涼,兩行溫熱的淚水從眼眶中滾落下來,順著飽經風霜的老臉緩緩地流到嘴角對我說的話,“孩子,你就去吧!二媽沒讓你上完學就務農委屈了你,現在你當了兵在部隊要特別好好的學習文化,把你失去的補回來。希望在軍隊裏有出息”。二伯母這些話意味深長,讓我控製不住自己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滾。二伯母那深凝厚重的話,那深藏著關愛我的眼神,永生印在我心中。

二伯母在我將要離開的前幾天,她早就含淚深情地對我囑咐道:“佑詳,到部隊後,要好好向人家好的人學習,特別是一定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因為我們家裏困難和各方麵的原因沒有讓你上完學,你就在部隊上補上這一課吧!尤其在部隊要聽首長的話,好好的工作,千萬不要頂撞首長。”二伯母三番五次讓我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這句話雖然簡單樸實,卻語重心長意義深刻感動著我的心,這話無論何時何地都永遠激勵著我。在後來我的人生道路上,無論在何時何地,始終好像二伯母她若近在咫尺,時常在教導或者看著我的那樣一種感覺。兩步一回頭,三步一轉身,總是戀情不斷地看看我住過的土窯洞。現在看那顆土窯洞,它就像是一本陳舊的書,裏麵有一段刻骨銘心人生曆史,它可是我惟一的生活和生存灑身之地。那顆窯洞鑲嵌在半山腰裏,現在像是隻不眨眼地眼睛一直在盯著我,好像它也在淚水汪汪舍不得讓我離開。還有那劈開山來齊刷刷的崖麵子,真像一隻大手也在向我揮手告別。真的一層一層分布在半山腰的一顆顆窯洞,好像都在向我招手告別。窯洞它在我心裏永遠不會磨滅,窯洞它是我的搖籃,是我的“親人”,是我的驕傲。再見吧!我生存居住了十七年的土窯洞。

要說窯洞它可是我們大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那時人們便開始依黃土鑿洞安身。時至今日,窯洞式房屋還廣泛分布在黃河中上遊的各省,自治區,如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自治區。

12月24日全公社應征入伍的11人,從各大隊全部集中到韋營人民公社。25日披紅戴花,騎著大騾大馬,在一片鑼鼓聲鞭炮聲中排成“一”字隊形,浩浩蕩蕩從人民公社起程向榆中縣城進發。

17歲是人生如花般綻放的年齡,12月27日在榆中照相館,第二次留下了我17歲年華的身影,那第一次留影是在1960年照全家福那年13歲。這次我頭戴藍色栽絨帽,上身穿藍色哢嘰布的中山服外套,下身穿半新不舊的條絨布褲外套,腳蹬一雙二伯母納的千層底黑條絨方口布鞋。胸前別著一支伴隨了我多年愛不釋手,閃閃發光的錫金筆尖黑杆子鋼筆。圓圓的、白白的、細嫩的臉盤似笑非笑,不大不小的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目標注視著前方,好像驕傲的在告訴眼前的人們,我明天就要成為一名威武的軍人啦!那一雙粗大的手,五指並攏,中指貼入褲縫,自覺的擺出了一副軍不軍民不民的姿勢。我仔細看著自己這第二次照的第二張相片,心裏喊出“喔唷!我原來是這個樣子,姿態還是滿可親可愛的小夥子嘛?”我自言自語。在這之前我從來都沒照過鏡子,所以不知道自己長的是什麼目樣。

12月28日我的夢想終於成為了現實,脫下“農裝”換上了橄欖色的“軍裝”。此時此刻的我,的的確確如久旱逢甘雨心花怒放,無比的激動。啊!心裏一直懸掛著的怕當不了兵的那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其實在這之前我心裏一直是在擔憂,真的是惶惶不可終日,心中總是潛伏著一種危機感,恐怕在縣上複查時被複查不合格而被淘汰退回家。當時在縣上確有三人經複查不合格而被淘汰回了家的。

人心呀!天生總是不滿足,也不知足,起碼我就是這樣的人,實現了這個願望又想要實現那個願望。就比如拿我現在的心情來說吧,當上了兵這已是100%的穩操勝券,沒什麼問題了,應該說是一切都心滿意足了,可是,我心裏又在想著,假如現在能穿著這一身軍裝再讓我回趟家,在家鄉人麵前顯現一下我的威武瀟灑,那該多好啊!

17年來,今日好像是有驅散烏雲見著太陽的感覺,這時才真正感受到了我如同白雪朝霞一樣燦爛,飄逸灑脫,歡快無慮。然而在昨天不知道我17歲意味著什麼?17歲是好還是不好?依稀記得17歲以前的12年時間裏大多數都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日子過的很是艱辛。今天,我像是在一片荒地裏生長的毛茸茸的草尖,昂揚的伸展著,在堅韌的努力中終於掙脫沙石的羈絆,鑽出泥土透出芳菲,貯滿綠意蓬勃向上升長,綻出一株新綠,在曠野中漾開愉快的微笑。

1965年1月2日,藍盈盈的天空藍得就像鑲嵌在城市樓房陽台上的藍玻璃一般一塵不染,一輪紅日光芒四射,照在身上暖洋洋。甘肅省榆中縣縣城裏今天是鼓樂喧天、彩旗飄揚,為將要奔赴軍營的這些新兵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此時整裝待發的這些小夥子,一個個精神飽滿,雄姿英發,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上寫滿了自豪、幸福和激情。汽笛一聲長鳴,揮手離開了榆中縣城,一個多小時到達蘭州火車站,然後轉乘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火車。火車嗷嗷長鳴幾聲,咣哩咣鏜狀若驚蛇,慌不擇路的離開蘭州穿越在祖國西部山川沙漠裏。到達新疆大河沿後又轉乘汽車,行程1500多公裏,整個坐了七個白天的汽車才到達駐疏勒縣的7969部隊(國防陸軍四師師部)駐地。

雖然坐了火車又轉乘汽車共9天的時間,但在感覺裏時間過的很快不覺得長。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和坐汽車,所以也根本沒有感覺到具體時間的長短,隻是感到整個旅程都處在亢奮和激動中,不但不感覺到累,反而覺得還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到了軍營大門口,首先看見的是一片鑼鼓喧天彩旗飄舞激動人心的宏大場麵。那“歡迎新戰友”的橫幅標語高高懸掛在大門口,那“歡迎新戰友”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排成像長龍一樣兩列隊伍的官兵們拍著手,歡呼雀躍,載歌載舞,興高采烈地迎接新來的新戰友。這種場麵對我來說從沒見過是第一次經曆,令我興奮激動,心潮澎湃,那掩飾不住滿麵的激情一直掛在臉上,左顧右盼高興得如像和尚敲的木魚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