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十四 兩件事(1 / 3)

十四兩件事

剛跨入九十年代時,遇到了兩件令我特別欣慰的事,那第一件事,就是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縣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做出決定,選派我在不離開本職工作崗位的前提情況下,負責我的家鄉韋營鄉武家窯村的扶貧工作。縣局一把手張誌義局長找我談話時說:“之所以選派你去,其主要理由有三點,其一、你是武家窯村本村人,情況比較熟悉;其二、你擔任的是縣個體勞動者協會專職副會長,協會裏有一些活動經費;其三,你對工作負責,組織上信任你。”

我當然非常樂意也非常愉快的接受了這項“西施坐飛機美上天”的好差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的出生地就在這很貧窮的山區,這裏麵疊著是山,躺著也是山。山,撒出一條條無盡的路,路,彎彎曲曲,纏著北山的山坡。

在我思想上很早就有過一個想法,那就是作為家鄉的一分子的我,如果說在有條件、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為我的家鄉甘做滴水潤母土,願做野草淨空氣。可是一直沒條件,同時也沒有遇到機會。這不,今天好機會終於來到了,所以說借此機會我可以借花獻佛,給家鄉辦點事實,了願我的心願。

我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掙脫四麵大山圍困,跨出了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生我養我的山村門檻的。那時候我是懷著特別激動和興奮的心情告別了親人,告別了那塊生我養我的熱土。

從此我就開始工作生活在林立的高樓大廈和穿梭在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大小都市裏,走的是那平坦的柏油馬路,再也沒受到過那陡峭土山路的折磨。住的是高樓,平日裏坐在明亮寬敞的辦公室裏,一張報紙、一份文件、一支煙、一杯水,再也沒有受到過夏赤日炎炎之炙,冬熬寒天數九之烈之苦。眼不見有赤貧蒼涼的黃土坡、黃土峁、黃土溝。衣食住行都不愁,尤其是我到近50歲以後,在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崗位上順心的工作著,享受著主任科員的優厚待遇。

工作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條件下,不管是在我的心裏,還是在我家鄉人們的眼睛裏,都認為我已經是生活在了最美好的環境裏。

說起現在的都市人,日益被商業文明的金錢意識籠罩占據著靈魂。雖然我也是在不斷的變,但我那種山區人特有的淳樸、憨厚、老實、善良、樸實的本質一直未變。尤其是我注重情意的性格沒有變,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肯定的說,永遠不會——那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生養我的這塊土地,雖然位於西北中部明顯的大陸性氣候處,沒有水,沒有林,沒有那鳥語花香的天國之容,沒有墨客駐足,文人興起,名勝古跡,就目前也沒有發現可以開采的礦藏,但是,這裏的人,他們可是一個個腦子冰雪聰明,長相絕對清秀,待人忠厚老實,尤其吃苦性特別的強。

我們山裏好多好多的人,就是靠這些優勢走出家門進入到都市,有很多人走上了領導崗位,也有很多的人發家致富走向幸福之路。

我雖然背井離鄉已經有幾十年了,但是在我的心底裏永遠永遠熱愛眷戀著這片生養我的土地。1990年7月這一年我代表縣工商局,以扶貧負責人的身份乘專車前往我的家鄉武家窯村。

踏在沁人心脾的黃土清香和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們生存的這塊土地上時,我是思緒萬千,既興奮又沉重,心情很是難以平靜。

當我站在塵土厚厚的大路上,眺望那層層起伏的山巒,好像此時此刻置身於浩渺無限波浪起伏的大海中,在聚聲聆聽哪悠揚豪放的山歌。此時把我的視線牽往到田間地頭,隻見那過去十年九旱土瘦地窮的荒山禿嶺,現在確層層梯田裏竟然蕩漾著麥海漣漪。昔日愁容滿麵的鄉親們,今日的臉上確洋溢著無限喜悅的笑容。啊!看那潔白如玉的洋芋花,再看那紫紅色的穀苗爭豔開放,給人一種端正、淡雅秀美的感覺。尤其是那一層層梯田,像一台台擺列整齊的花台,令人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