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 逛新城(2 / 2)

每當夜幕降臨時,主要街道燈火通明,五彩繽紛。酒樓高朋滿座,歌舞廳音樂聲悅耳,燈光迷離。還有那名目繁多的卡廳、錄像廳、咖啡廳、電子遊戲網吧、健身房、棋牌茶社、戲園子、自樂班子等等。

尤為最熱鬧、最具別有風趣、最能吸引人的場所,要數火爐前圍滿了男男女女的那煙熏火燎的考羊肉串。光顧這裏最多的還是小孩和年輕婦女們,他們一個個吃的嘴角流油,有的被羊肉串鐵絲燙傷了嘴角,使兩嘴角留下了一道道黑紅相間的烙印,但這無所謂,絕不會影響他們吃味道別樣的羊肉串的情趣。

新近拓建的太白路平展寬敞,兩邊高樓林立,有漂亮的辦公樓,有高檔的複式住宅樓,有配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居民住宅小區,少不了還有裝飾華麗的商鋪。更為重要的是這條路通往“興隆山國家旅遊區”,為榆中縣旅遊事業和城市交通都帶來了一大發展和便利。

2003年縣政府又做出了修建一條“環城路”的決定,己於2005年大部分竣工使用,這給榆中縣縣城又增加了一道亮麗風景線,所以讓榆中縣城更加的美麗了。

此時這座始建於公元214年秦始皇33年的榆中縣縣城,霓虹射燈,草坪燈交相輝映,物化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境,折射出了這座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榆中縣縣城近幾年的變化是突飛猛進十分驚人的,別說久別的遊子們,就是離城一年半載的本縣城人,再回來時找不到歸路的也不是什麼奇怪事兒。

縣城的建設為榆中投資環境創造了良好條件,為榆中經濟發展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環境。首先縣城的居民是受益者,為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氛圍。人民群眾說,榆中經濟社會發展這樣的快,除了黨和政府的英明,這種變化也是標誌著縣委、縣政府領導者的才智有謀,標誌著榆中42.3萬人民是勤勞勇敢。

踏著皎潔的月光歸來,已是星星高遠夜深人靜了。躺在床上的我梳理著發燙的思緒,久久不能成眠,這座縣城太美了。我1986年那年選擇從千裏迢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馬場大草原調回來到榆中縣定居是選擇對了,這可以說是我人生十字路口又一次明智的正確的抉擇。

回憶起來我的人生中曾經有過四次大的抉擇:第一次是抉擇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是抉擇娶了董瑞蘭為妻;第三次是抉擇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山丹軍馬場大草原工作;第四次是抉擇從山丹軍馬場大草原調回到故鄉榆中縣來工作、定居。

今天生活在這座這樣美麗的縣城裏,令我欣慰又感歎。現在的我思想上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說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一定就要去享受來自不易的美好生活,而且一定要想得開想得通,在生活上要講究一些,千方百計提高生活的質量,感受一下提高生活的幸福度,而再不能象以前那樣…...

(重新修改稿201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