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軍營生活》(三)(2 / 3)

寫給趙懷玉的信其內容是:“我入伍己三個年頭,我是那樣的在拚命幹,可是現在還沒混上個小班長,看來提幹就是沒希望了,所以現在對部隊生活有些心灰意冷。至於留新疆嘛!的確世人都知新疆是個好地方,但是這裏是多民族地區,社會關係當然就比較複雜一些,因此將來對留新疆工作我心裏還是有一些想法的……”她也很快來回音說:“事在人為,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另外,新疆既然是個好地方,那你就應該留下來在新疆工作呀。部隊提不了幹那沒關係呀!退伍之後可以到我們生產建設兵團來工作嘛!這裏的漢族人要占80%以上,更重要的是還有我來陪伴您呀!……”

從兩份來信可以看得出,她兩都對我情深意重,這讓我心裏激動又感動樂滋滋。我真沒想到在我的婚姻問題上還會出現今天這樣一個令人欣喜的局麵。沒想到,萬萬沒想到。記得古人說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樣一句話,的確人生就是這樣子。

雖然她們兩來信讓我的確激動了也又感動了,但對她兩“真假猴王”的表現讓我還是滿腹狐疑很難確認。此時此刻心神不定的我一時還是拿不定主意來,所以一下子很難下抉擇。由於這件事讓我最近寢食難安,卻又無法向他人宣泄,真的讓我有時候整夜整夜的失眠不能合眼。她兩都是花樣年華的女孩,她們的來信中都說得非常之好,那麼讓我選那一個好呢?看來呀,暫且還非得腳踩兩隻船不可。隻能是等待時機再往一隻船上跳吧!這可是我人生的大事啊!一定要慎重,絕不能馬馬虎虎。

背井離鄉已經四年多,想回家看看的“行囊”總是越來越重,心情越來越迫切。於是在1969年5月25日向連隊遞了申請探親的報告,報告很快在28日被首長批準下來。此時此刻心馳神往,“夢裏坐飛機歸心似箭”。滿懷著喜悅的心情立即上街買了一些東西,認真細致做好了回家探親的一切準備,於6月30日起程,7月3日就到達了闊別四年之久的古老家鄉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身著綠軍裝還鄉,舊地重遊,心潮澎湃的那種心情真的用語言難以表達清。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熟悉。

雖然離開家鄉已經好幾年,可是故鄉一切卻都是老樣子,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還是沒有電燈,點的是煤油燈。沒有公共汽車,是徒步走遠路,就連自行車也沒見到幾輛。全村沒有一家人蓋上新瓦房,住的還是過去的那種土窯洞,土箍窯。沒有寬敞的公路,走的還是那羊腸小道。吃的還是那粗糧淡飯,白麵有,但很少很少。穿戴也還是那樣的無不是千縫百補破破爛爛的衣裳,穿新展展衣服的人有,但很少很少。全村還沒有一件農業機械生產工具,種地的方式還是那二牛抬杠的老一套。

到家的當晚就立即先去看望最大恩人二伯母。晚上王氏家族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不約而同紛至遝來,聚集在二伯母家來看千裏迢迢探親來的我。喜形於色的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此時的我,時不時向看我來的每一位投以感激的微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笑風生,談今說古,一會兒滿屋哈哈大笑,一會兒又一個個淚水汪汪。不覺意已聊到天快亮,但大家還是依依不舍,一臉的興奮沒有一點睡意,不想離開散去的樣子。

第二天早晨,閑庭信步在山坡梁上,見到了莊上的鄉親們和那些同齡夥伴們,他們無一不向我投來敬重和羨慕的眼光。可以看得出他們羨慕地望著我,好像他們看到的已經不僅是王世雄,而是村上同齡夥伴們中的典範,是一個抽象的,一個後現代的,一個形而上學的,一個內涵和外延都無限大於王世雄本身的王世雄,同時還是王世雄主義的法定代表人。他們個個都對我特別的親熱,個個喜笑顏開。大家圍在我周圍你一言我一語讚美我天生就麗質,現在變得更加皮膚細膩,臉龐英俊,氣質瀟灑。說現在看上去的我,軍服漂亮,軍姿威武,身軀魁梧,挺拔剛毅,陽光出眾。都說我“跌倒拾銀子運氣太好”了。

下午去看100多華裏路外定西縣白碌鄉住的姐姐,姐姐老遠看見我已是淚濕衣襟“重見九回腸”。姐夫和姐姐忙著殺雞炒菜,一會兒是長飯,一會兒又是油饃饃,凡是他們家裏有的最好吃的全拿來招待。姐姐一直對我的婚姻大事牽腸掛肚,所以在吃飯的同時姐姐就開始談起我的婚姻大事來。她說:“你既然來了,就趁這次探親把你的婚事辦掉吧?”對此,我無論怎麼的搪塞,姐姐總是不答應,並連哭帶說地把我奚落了一頓,非讓我辦了婚事再回部隊不可。

這時候的我,心中左右為難舉棋不定。其實也有我的難言之處啊,真的是“掉門牙肚裏咽,有苦說不出”。就為此事在腦海裏折騰來折騰去折騰了好幾天,最後總算頭腦慢慢地冷靜了下來,思了前又想了後。我當兵以後的生活的確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有了翻天覆地,天地之差的變化。但是,如果說沒有那年當了兵的偶然,那我今天必然還是一個農民。假如現在還是一個農民的話,那我的生活說不定也就和我同村的同學,那個叫張正敏的“光棍漢”農民一模一樣窮不擇妻。再說,其實當兵這是暫時的,布衣還鄉田間勞作這有可能才是長期的。將來退伍之後國家是否安排工作,那還是猴年馬月的事。另外又想了想,假如當我以一名戰士的身份從部隊退伍之後去新疆建設兵團工作,那時的我和上醫學院畢業的趙懷玉相比之下眾寡懸殊,那會是個什麼情況?但是如果退伍之後回來在我的家鄉農村,要和在農村勞動的董瑞蘭相比之下我倆是平分秋色。此外,從我和董瑞蘭兩家過去的根基來說吧,也是門當戶對的,她家也不過是小家碧玉,我們家也不是什麼官宦門第,所以說從各方麵來對比,還是我和董瑞蘭兩比較般配,我兩結成為夫妻是最合適的。

婚姻好比穿鞋,不必一味追求最漂亮、最昂貴、最新款、最流行,而應當是最適合自己的特點的,穿著行走最舒適的。婚姻不是給別人看的,婚姻不能攀比的。不要找條件最好的,而要找最適合自己的。林黛玉尚且說:“不求玉堂金登高第,但願高山流水遇知音。”因此我應自知之明,不能自不量力,想入非非。

比較再三,我腦子一下子清醒了過來。那一時刻自己心裏對自己說,現在應該當機立斷將婚姻的砝碼壓在董瑞蘭身上,一定下定決心娶董瑞蘭為妻。當我的決心下定之後,心也就一下子穩定了下來,不在其中搖擺,也不在二用了。丟掉了腳踩兩隻船沉重的思想包袱之後,此時我如釋重負,心裏猛然感覺到非常的輕鬆。同樣當把我的這一決定告訴大家之後,全家人都為之歡天喜地,心高彩烈。同時我就立即向部隊發出了要求結婚的請示報告,很快部隊就回了電報,同意我結婚的請求。

於是乎家中各路人馬緊鑼密鼓,緊張有序的忙了起來。董家那邊也同意我們這邊的意見。良辰吉日選好之後,家裏人把我原來住過的那間小土窯洞用報紙和五顏六色的花紙,以及畫章子等進行了精心裝飾。土炕上鋪上了新竹席、新氈、新床單、新褥子。土炕上放著兩床新綢緞的被子,一副新的繡花圓枕頭。經過幾天的梳妝打扮,使整個土窯洞變的“富麗堂皇”,溫馨、舒心、愜意。

這幾天又是殺雞、宰豬、宰羊,雪白的饅頭蒸了好幾簸籃,蘿卜菜紮了好幾缸,萬事齊備隻欠東風。

王氏全家族老少都在為我忙碌,此情此景感我肺腑,讓我心裏激動感慨萬分。於1969年農曆6月17日揮筆寫了下麵幾句。

溫馨洞房

土窯洞裏當新房,梳妝打扮富堂皇。

溫馨舒心又愜意,新人洞房喜洋洋。

婚姻大事今此辦,終生難忘恩人幫。

飛出深山展宏圖,翱翔天涯覓幸福。

公元1969年7月31日,即農曆已酉雞年六月十八日,時值炎熱的夏天。這天風和日麗,火紅的太陽照射萬裏碧空,高遠潔淨的藍天萬裏無雲。那太陽像個大紅燈籠似的高高掛在藍天中,燈籠上好像還寫著大大地雙“囍”字。尤其我們這裏那錯落有致的群山,那豐厚肥沃無垠的原野,在這天也顯得更加的美麗,這就是我心中美麗最可愛的家鄉。這一天,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年之中最平平常常的一天,然而這一天對我來說,它卻是我終生難忘大喜日子。

天剛剛麻麻亮,家大門口前的那棵老榆樹上,早早就飛來了一對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嘴裏在喊叫著,快來呀!快來看呀!今天這裏很熱鬧呀!今天這家人家要辦大喜事啦!

上午11點多,院子裏前來祝賀我和董瑞蘭喜結連理的賓客已經是一片鼎沸人聲。12點鍾,隨著主持人一聲“結婚典禮現在開始”的宣布聲,頓時鞭炮聲齊鳴,響徹雲霄,震耳欲聾。來賓們喜氣洋洋,翹首爬肩,好似潮起潮落。我和董瑞蘭胸前各佩戴一朵鮮豔的大紅花,我著一身橄欖色軍裝,瀟灑精神,展現出軍人的風度翩翩;董瑞蘭著一身深藍色錦綸華達尼新裝,漂亮嬌柔嫵媚,素雅富貴美貌,展現出她做新娘子的風采。我兩通身流溢著幸福感,光彩照人,有讓同齡人頓生嫉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