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經濟轉型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趨同的重要推動力
二元經濟轉型就是要通過國家的政策幹預和調控,促進二元經濟結構逐漸向一元經濟結構轉型,從而消除製約區域經濟增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趨同的發生。
通過二元經濟轉型,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自由向城市轉移,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培養和提高農村居民的就業能力,還可以通過人口回流,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逐漸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差別。此外,減少農村人口的數量,可以極大的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從而可以有效縮小城鄉之間的差別。通過鼓勵人口在區域之間的自由流動,可以逐漸縮小區域之間的差別,促進區域之間在人口、資源等各種條件的趨同,從而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增長趨同。
促進我國二元經濟結構轉型的政策建議
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也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一個階段。根據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理論,隨著經濟的發展,二元經濟結構會自動消失,最終轉變為一元經濟結構。工業生產的邊際收益在最初的較高狀態,會吸引農村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出,農業又會出現生產緊張,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收益會提高,這會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農業現代化,並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最終達到與工業生產相同的收益水平,於是勞動力在工、農業之間自由轉移,也使二元經濟結構最終轉變成了一元經濟結構。
(一)加快戶籍製度改革
戶籍製度人為地割裂了城鄉之間的聯係,是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最根本因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嚴格的戶籍管理製度製約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加劇了城鄉二元結構,也在客觀上限製了農村的發展。本世紀以來,隨著整個政治體製改革的向前推進,戶籍製度有了一定的改革,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更加容易,城市反哺農村也有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戶口決定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權益仍然沒有做到與非農人口完全平等享受,成為限製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隱形障礙,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沒有完全打破。因此,改革戶籍製度是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
首先,要提高進城農村居民戶口的可獲取性。建立針對在城市生活多年,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收入來源的高素質農民的新型戶口管理製度。如具有穩定工作的企業職工,自行創業的小個體戶和企業主、在城市自主購房達一定麵積以上者等可以給予其城市戶口。同時,伴隨著戶口所產生的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就學等政策也作出相應調整,從而產生示範效應,鼓勵進城的農村居民努力工作,在城市紮根生長。其次,要逐步消除戶口製度,實行城鄉居民一體化。要徹底消除農業人口與非農人口的說法,並逐漸切斷戶口與養老、住房、入學、就醫等社會權益之間的關係,從而弱化戶口的重要性,最終僅將戶口作為一種居民身份識別的工具,促進人口在全國範圍內的合理流動。
(二)加快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