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庫柏讀了第一本荷拉修的書之後幾個月,他又到鐵路上去揀煤。隔開一段距離,他看見三個人影在一個房子的後麵飛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轉身就跑,但很快他記起了他所欽羨的書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於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緊,一直向前大步走去,猶如他是荷拉修書中的一個英雄。
這是一場惡戰。三個男孩一起衝向庫柏。庫柏丟開鐵桶,堅強地揮動雙臂,進行抵抗,使得這三個恃強淩弱的孩子大吃一驚。庫柏的右手猛擊到一個孩子的嘴唇和鼻子上,左手猛擊到這個孩子的胃部。這個孩子便停止打架,轉身溜走了,這也使庫柏大吃一驚。同時,另外兩個孩子正在對他進行拳打腳踢。庫柏設法推走了一個孩子,把另一個打倒,用膝部猛擊他,而且發瘋似的揍他的腹部和下巴。現在隻剩一個了,他是孩子頭,已經跳到庫柏的身上,庫柏用力把他推到一邊,站起身來。大約有一秒鍾,兩個人就這麼麵對麵站著,狠狠瞪著對方,互不相讓。
後來,這個小頭頭一點一點地退後,然後拔腿就跑。庫柏也許出於一時氣憤,又拾起一塊煤炭朝他扔了過去。
庫柏這時才發現鼻子掛了彩,身上也青一塊、紫一塊。這一仗打得真好。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天,那一天他已經克服了恐懼。
班·庫柏並不比去年強壯多少,那些壞蛋的凶悍也沒有收斂多少,不同的是他的心態已經有了改變。他已經學會克服恐懼、不怕危險,再也不受壞蛋欺負。從現在開始,他要自己來改變自己的環境,他果然做到了。
人生悟語:
一味地遷就和忍讓,是在向別人舉起一塊懦弱的招牌。懦弱常使人像傀儡一樣,接受命運的支配。成大事者總是讓懦弱遠離自己,因為他們明白:冰峰之巔的雪蓮永遠不會被懦弱者摘取。
15.與其抱怨不公,不如提高自己
京劇大師梅蘭芳搭班唱戲唱紅了以後,準備和忘年朋友楊小樓自組戲班,以實現藝術上和經濟上的獨立。
楊小樓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演員之一,被譽為武生泰鬥,慈禧掌權時期曾多次被邀至宮中演出,名聲大噪,因此雖然梅蘭芳是戲班的首要發起者,但楊小樓的“戲份兒”要比梅蘭芳大,在戲班裏拿的工資就應當比梅蘭芳高。對這個問題楊小樓本人並沒有特別在意,倒是他的那些追隨者覺得梅蘭芳那麼年輕,無法和楊小樓並駕齊驅,於是提出兩人同拿頭牌的戲份兒,但楊小樓再拿一份加錢,即每賣出一張票,楊就從中提取一角錢。由於當時一般的戲也能賣出千把張票,這樣一來楊小樓的收入就大大高過梅蘭芳了。
梅蘭芳年輕氣盛,認為自己在藝術上並不比楊小樓差,在票友中間的知名度也不亞於楊小樓,而薪水卻相差如此懸殊,心裏當然不太服氣。但他表麵上並沒有表現出來,隻是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演出,暗暗地較著勁兒。而楊小樓呢,也就心安理得地領著他那份加錢。
新戲班演出了一段時期,無風無浪。一個寒冷的夜晚,梅蘭芳到一位友人家裏吃飯,望著窗外凜冽的寒風,什麼也吃不下去。原來,昨天楊小樓演《冀州城》,賣出去一千多張票,今天該梅蘭芳演《嫦娥奔月》,偏偏天氣如此惡劣,要是上座率不如楊小樓,那豈不砸了。梅蘭芳忐忑不安,差一點就托病“回戲”(即臨時罷演)。在朋友的規勸下,他最終還是坐車前往了劇場。
誰知,剛到了劇場所在的那條街,梅蘭芳就看見大街兩邊擠滿了汽車、馬車和人力包車,很顯然都是來看戲的。梅蘭芳沒想到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裏會有這麼多人來看他的戲,這顯然是對他藝術成就的承認。梅蘭芳的精神立刻振作起來,下了車大踏步走進戲院,隻見裏麵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原來,這一天共賣出去一千八百多張戲票,不僅超過了楊小樓,而且打破了這個劇場開辦以來的最高上座記錄。
第二天,楊小樓照例領到180塊的加錢,但他卻笑不出來了:“人家唱戲,咱拿錢,慚愧慚愧。”楊小樓也是個正直又明事理的人,於是向戲班提出從此以後不拿加錢了,自己的戲份兒和梅蘭芳一樣就可以了。從此,楊小樓在戲班裏與梅蘭芳平起平坐,再也不敢小瞧梅蘭芳了。
人生悟語:
蠟燭先把自己點亮,然後能給別人送去光明。在得到別人認可之前,別忘了先提高自己。
16.珍視自己的事業生涯
一天深夜,巴黎格拉西埃爾路24號5樓的一間屋裏,還亮著燈光。
屋裏,隻有一張白木桌子、兩把椅子。桌子上堆放著物理學書籍和一盞煤油燈、一束花。
新婚不久的居裏夫婦正在燈下攻讀。
本來,居裏的家人曾經要給他們幾件家具,可是,新娘瑪麗覺得,添一件大沙發或一把圈椅,就多一件東西要撣刷塵土,擦亮磨光,她沒有工夫。